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核能安全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二、重要績效指標統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深耕基礎科學 重要科研成果之發 表數 計發表篇174 論文,其中國內外期刊計88 篇,國內外研討會論文計86 篇,有助於提升我國相關技術研發之能見度,並促進國際間之專業互動 與交流。 擴散科研成果 技術移轉件數及擴 散金額 國內擴散技轉24 件,產生技轉收入97,689 千元,提供創新專利或技術 移轉業界,協助製程改善,提高產品效能,促進產業升級。 布局社會需求 技術 全國認證基金會認 證 為提升氡氣實驗室檢測品質及公信力,編撰含天然放射性物質商品檢測 標準作業程序書及相關品保文件,並取得氡氣檢測認證證書,為國內首 間氡氣檢測之認證實驗室。 科研法規形成或調 適數 112 年度回饋科技研發經驗於法規檢視,完成法規修訂9 項,以精進放 射性物料管制技術規範與安全基準。 人才延攬與培 育 國內專業人才培育 人數 培育原子能管制及創新產業跨領域人才計168 名,培養參與計畫之碩博 士生於原子能技術相關領域專業知能,並孕育學用合一之產業技術人才, 並組成具核電廠安全管制及除役專業團隊計5 個。 提升國際影響 重大國際會議參與 辦理臺法、臺日交流會議各1 場,提升國際能見度。 重大國際合作與鏈 結成果 邀請日本ISCN(Integrated Support Center for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Security)主任來臺參加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透過臺日 雙方簡報與資訊交流,取得發展與經營我國核子保安卓越中心的重要資 訊,並爭取機會建立國原院核安中心與ISCN交流管道。 完善資料治理 體制 建置資訊平台資料 庫 完成臺灣海域輻射調查資料、臺灣海域放射性調查數據庫建置,掌握日 本含氚廢水排放對我國周圍海域造成之影響。 推動韌性國家 提升災害應變及回 復能力 輔導北部備援實驗室建立實驗室程序、劑量分析技術;開發乾沉降模式, 可提供緊急應變人員更準確的行動決策參考與應變規劃,並辦理境外核 災應變模擬演練訓練,以提升災時縱橫向聯繫溝通、決策調度之協調性。 58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