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強化海域海岸監控 導入科技以提升偵查能量及海域海岸管理,藉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及大數據分析,建 構岸際港區聯外道路監控網絡、研發犯罪預測網絡分析模型及漁船影像辨識分析系統,促 進人工智慧之技術精進及產業發展,將人工智慧納入勤務應用進行可行性評估,透過人工 智慧尋求學術創新並落實解決方案,防制破壞漁業資源保育、精進救生救難能量、提升查 緝能量及完善國境預警監控。以全災害及人為攻擊為防護概念,強化指揮系統設備及雷達 設施安全性及可用性,期使在遭受極端氣候或電磁脈衝攻擊時,仍可維持勤務指揮中心正 常運作、指管通訊及雷達目標偵蒐服務,於平、戰轉換階段,有效擴增國防作戰情傳能量, 確保國家與社會持續運作及安全。 伍、檢討與展望 在完善海洋基礎調查方面,海委會於112 年起進行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興建規劃,配合造 艦期程,將陸續完成100 噸級、300 噸級、4000 噸級共三艘調查船建造並投入營運,以滿足我 國近海、遠洋之海洋監測作業,俾利未來建置我國全面性之長期海域水文觀測網。不僅將建立 對臺灣周遭「藍色國土」之全面基礎資料、強化我國於海洋科研之自主量能外,更能透過國際 合作增加基礎調查視野。同時,為輔助相關調查作業,海委會也在海洋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之 子計畫外傘頂洲侵退防治技術開發與策略建構計畫下,利用衛星影像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監測, 判斷水線變化趨勢,建議未來可使用相關人工智慧模型,作為觀察並於發現有明顯縮小之沙洲 時,再評估現場調查之需求。 在引領海洋產業升級層面,海委會投入洋流能關鍵技術開發與推動,112 年已完成20kW 浮游式機組實海錨碇與拉電纜上岸測試,確認運行機組、錨碇系統與輸配電系統具可行性,113 年起將持續擴大機組發電量與進行洋流能示範電廠規劃設計,將視執行良窳,檢討評估精進, 提升運轉效能,俾利後續達成洋流能商轉之目標。 於強化海域海岸監控部份,海委會以強化海域岸際人車船動態監控為目標,嘗試運用深度 學習及影像辨識技術掌握漁船進出動態,並且匯集內外部資料源開發犯罪網絡演算模型,經由 109 年之執行已有初步架構及雛形出現,110 至112 年擴大資料介接、開發人車船犯罪演算網 絡,亦透過不同應用方式及研究方法提升實際應用之可行性。113 年則將持續運用新興科技輔 助海巡執法業務。 52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