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海洋委員會 摘要 海洋委員會( 以下簡稱海委會) 依據《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以「整合海洋科研資訊」、「完 善海洋基礎調查」及「引領海洋產業升級」等3 項措施,提出5 大科技施政佈局為「整合海洋 科研資訊」、「完善海洋基礎調查」、「引領海洋產業升級」、「提升海洋研究發展」及「強 化海域海岸監控」,據以規劃海洋科研方向,有關科技研發績效,分述如下: 整合海洋科研資訊部份,海委會蒐整臺灣周遭海域海象及海域地形地貌相關海域資料不足 處,並統合相關海洋環境資訊,建置國家海洋資料庫與展示平台供大眾運用。112 年完成南沙 太平島海氣象浮標布放與更換等事項,其觀測資料可提供海洋科學研究、海域環境安全及船隻 航行等應用;資料庫新增衛星資料單點數值查詢功能及生物調查搜尋功能,介接「臺灣國家公 園海域保護區」、「全台開放釣點位置」圖資,並以競賽模式推廣資料庫應用。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部份,包含海域監測調查及調查船興建兩面向。海域監測調查主軸之一 為離岸風場水下調查,進行水下背景聲景環境量測及生態環境調查,除建立我國風電場周界海 域生態環境基線資料外,亦深入掌握海域之聲景調查,未來可用以分析環境噪音對水下生物的 影響,達到海洋生態保育及離岸風電發展雙贏之目標;第二項主軸以外傘頂洲海岸侵退防治為 核心,完成策略數值模擬預測及AI 深度學習技術應用,超解析度進行衛星影像水線辨識,以長 期相同潮位之水線空間分佈變化,預測外傘頂洲之侵淤。調查船興建則為自112 年至115 年之 四年期計畫,進行三艘國家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隊建置,112 年完成籌組調查船興建專業諮詢 團隊,並辦理100 噸級與300 噸級調查船統包建造公告招標。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部份,完成20kW浮游式發電機組於台東外海水深80 米處實海錨碇與海 纜輸送電力上岸試驗,驗證發電總效能可達40%( 發電機效率達82%),同時養成施工佈放團隊, 並持續進行測試場域長期海洋水文調查工作、評估洋流發電製氫,後續可作為洋流能發電準商 用機組發展之參考。 提升海洋研究發展部分,產製台江內海及大員海洋文化相關主題圖,製作古地圖圖磚資料, 並完成資料管理平台建置,以利後續教育推廣;完成大規模製造低成本薄膜水分解催化劑製作 及1 瓩鹼性水電解產氫示範機;完成海洋漂流實驗、海岸廢棄物堆積監測、及海岸熱點海洋廢 棄物數據收集與分析,作為後續海廢治理之參考;架設安全監測AI 影像系統實驗站,藉蒐集水 域遊憩活動影像進行辨識效果評估與提供水域安全示範站設計規劃。 51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