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 三) 臻善科技人才生態系,打造科技外交新據點 1. 落實科普扎根,完備全階段科研人才培育環境 (1) 為鼓勵學子發揮創意轉譯科學,首度舉辦「Open Call 科普創意松」全國競賽, 高中職及大專院校逾400 隊報名,頒獎典禮暨科普成果展,集結科普相關計畫 45 個團隊共同展出成果,吸引逾千人次參觀人潮。 (2) 為促進年輕學子及大眾參與STEM領域,112 年度臺灣科普環島列車5 日行駛 東西幹線,串聯各縣市30 場站點科學市集,共193 所中小學參與,參與總人數 計2 萬人。「2023 Kiss Science– 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跨部會合作並邀 請業界參與,112 年10 月陸續開放106 個科研場域,舉辦活動逾370 場,活 動參與總人數逾1.1 萬人。 (3) 針對各研究職涯的科研人才提供多元之國際交流補助措施,涵蓋碩博士生、博士 後研究、研究人員、學者以及團隊,以強化科研人才國際流動及赴國外研究( 習) 經驗,提升國際競爭優勢,112 年度計有116 名博士生及37 名博士後研究人員 赴國外研究、123 名科研人員出國短期研究、779 名國內學者專家出席國際會 議、2,847 名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等。 (4) 為厚植我國學術研究能量、促進雙向交流、及長期且系統性的培育我國科研人 才,國科會持續推動延攬國際科研人才,擴大國際合作網絡觸及面,帶來更多國 際合作,以取得具國際優勢的位置,並培育科研人才及提升國家競爭力,112 年 度核定補助延攬科技人才2,418 人次;同時透過「海外人資串接平台」整合海 外人才網絡,掌握關鍵領域高階人才動向,並運用平台鏈結功能,與國內學研機 構合作促進國際關鍵人才交流;平台人才資料截至112 年達6 萬9 千筆,可供 部會協力運用,以對焦國內發展重點領域所需人才及技術,搭配補助機制吸引該 等科技人才來臺交流、參與或執行計畫。 (5) 依據科研人才的職涯階段,支持職涯初期的優質科研人力,推動「2030 跨世代 年輕學者方案」,112 年度新增支持228 件計畫,包括新秀學者31 件、優秀年 輕學者175 件、國際年輕傑出學者22 件。 (6) 結合國際生醫人才培育資源,完善布建國內在地化育成場域,完訓3 位種子教 師,並在3 所機構規劃開設醫材創新設計課程,深植以臨床需求出發的醫療科技 設計導向概念。並核定補助6 家培育大學,育成生醫人才建立商品化核心概念, 共累計培育具技術商化的核心成員99 位。另辦理跨國與國內生醫人培相關培訓 49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