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永續環境資源 能資源科技創 新、加速循環 科技發展、環 境保護技術應 用效益 (1)「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整合平台( 氣候服務平台)」於112 年1 月正式對外提供最新版「AR6 統計降尺度日資料」,並於5 月出版 《臺灣氣候變遷關鍵指標圖集:AR6 統計降尺度版》,利用最新「網格 化觀測資料、AR6 統計降尺度資料」超過30 個氣候模式、4 種排放情 境推估資料,提供22 項溫度、降雨氣候變遷關鍵指標查詢。 (2) 利用溫度- 深度剖面(TD-profile) 的替代方法量化深層或淺層沉積物之 地下水通量,可快速進行點測量以涵蓋較大的空間尺度,且適用於更廣 泛的水文環境。 (3) 112 年1-10 月共計提供產業應用資料服務146 件,應用目的包含進行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企業永續(ESG) 與企業社會責任(CSR) 相 關報告撰寫,進行氣候變遷專題報導,以及利用氣候資料進行特定領域 的氣候風險評估( 如農業、能源)。計畫資料幫助產業評估可能的氣候 變遷風險,輔助企業進行氣候變遷避險與新商機的發掘,並提供產業進 行細緻化氣候服務的基礎數據,促進氣候變遷新興產業發展。 長期生態維護 為瞭解社會發展變遷衝擊下本地重要生態系統之演變狀況,同時累積生態 系統之自然與社會因子時空基線資料及變化,進而試圖提出整全性科學評 估及解方,推動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long-term social ecological research, LTSER),本計畫第一期自110 年啟動,由「建置長期社會生態核 心觀測站先期計畫」總站辦公室協助試行「臺北水源特定區森林茶園社會生態 系統核心觀測站規劃」( 翡翠站)、「臺灣西部海岸濕地農漁社會生態系統監 測」( 彰化站)、「綠島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平台建置」( 綠島站)、「氣候 及社經變遷對花東縱谷社會生態系統影響之監測」( 花蓮站) 等四站。於多種 國內、外學術與非學術場合介紹臺灣長期社會核心觀測站,如國科會自然科 學相關資料庫聯合推廣研討會、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研究資料管理工作 坊、ICEO&SI Conference、Asia-Pacific Coral Reef Symposium、歐洲 eLTER工作小組會議等。多項學術單位的課程安排到站點實習,讓學生對於觀 測架設機制及運作技術,有實務上的認識。 促進產業淨零 轉型 打造淨零轉型 生態系、淨零 科技運用效益 推動「淨零排放」基於2050 淨零減碳之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規劃計畫,以 淨零排放路徑藍圖為規劃,從「前瞻技術」、「永續治理」與「產業經濟」三 大面向,在2050 年淨零排碳的目標下,共同建構一個永續的綠色家園。具體 績效包括: 1. 依據我國淨零減碳路徑需求,推動關鍵前瞻技術研發與驗證,關鍵技術包 括:永續能源之再生能源前瞻科技與落實應用、永續能源之氫能發電科技 與落實應用、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前瞻科技研發與落實應用及建構淨零政 策與社會調適所需之社會科學基礎等。 2. 成立淨零推動小組,規劃「淨零科技方案」,搭配科技計畫循環期程優化 科技計畫管考與審議,落實科技方案管考。 3. 推動「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強化bottom-up轉型解方策 略,並完成「固態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淨零科技台英合作 技術項目」、「科技方案推動公正轉型」等研議工作,鼓勵民間從需求導 向提出創新淨零解方。 49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