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科技施政 目標 執行 策略 預算數 ( 千元) 預算數占 機關整體 科技經費 比率(%) 執行數 ( 千元) 執行成果與效益 統合國家 科技前瞻 布局,建 構跨部會 治理新典 範 擘劃前沿 科技,提 前部署全 球關鍵課 題,提升 臺灣科技 戰略地位 (3) 研發神經網路模型HarDNet,成功落地 應用於晶圓廠生產線上執行瑕疵檢測, 較原解決方案之檢測速度快30 倍,瑕疵 檢出率高3.5 倍。 (4) 針對XR 應用發展,發展一套輕量化手 勢辨識模型,平均手勢辨識準確度高達 95.64%,已超越SOTA方法,成果發表 於國際會議ACM Multimedia Asia。 5. 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前瞻研發計畫(2/4) 補助6 群學界研究團隊聚焦於更高頻、耐高 壓之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元件及材料等關鍵 技術研發。112 年度累計發表157 篇國際學 術論文、促成24 件產學合作案、培育250 位碩博士高階半導體人才,重要成果如下: (1) 開發出可應用於再生能源以及電動車的 1.7kV碳化矽功率元件晶片及關鍵製程 技術,特徵導通電阻3.41mOhm-cm2 與國際大廠Wolfspeed最新產品同等 級規格。 (2) 陽明交通大學張翼教授團隊提出創新的 氮化鎵磊晶及元件結構,並與德國萊布 尼茲高頻技術研究團隊(FBH) 合作發展 製程整合技術,最高頻率達248GHz, 優異元件射頻性能可實現應用於高頻放 大器的目標。 (3) 突破碳化矽晶體生長關鍵技術,成功生 長出6 吋碳化矽晶體塊材,相關技術成 功技轉至國內半導體大廠,助攻臺灣次 世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 (4) 計畫推動辦公室與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 (PIDA) 於112 年10 月26 日合作辦理 「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 邀請計畫團隊與工研院團隊進行技術交 流分享與成果展示,推進學術研究之產 業價值。 6.「智慧化製造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計畫」: 推動學界團隊研發智慧製造關鍵軟硬體整合 技術,包含數位孿生、邊緣運算、複合加工、 機器人人機協作、先進控制、電子或半導體 製程設備之量測檢測模組等技術項目,以促 成智慧製造之技術突破。完成產學合作41 件,技術移轉32 件,同時培育高階智慧製 造跨領域系統整合人才430 人。成果舉例說 明如下: 45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