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文化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人才延攬與培 育 所培育之多 元人才或延 攬人才投入 學研及產業 成效 1. 辦理3 場次校際展演,由7 所時尚院校117 位學生248 套作品,參與臺北 時裝週AW23 校際展演活動。 2. 培育影視音專業人才142 人次:本次透過開設8K 拍攝與後製經驗分享教育 訓練與8K實務工作坊課程,邀請資深影視工作者分享8K拍攝經驗與技巧, 並培育142 人次。 強化科技人文 素養 打造文化平權 社會體系 1. 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合作串聯全國29 間原文館參與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透過原住民詮釋權建置原住民文化 記憶。 2. 國家交響樂團(NSO) 串聯醫療院所、地方日照中心,運用「愛樂實驗室 APP」合作推動樂齡音樂照護,赴臺北、雲林、苗栗日照中心共辦理7 場 《穿樂時光|深耕計畫》,使音樂輔療活動走進不同鄉鎮貼近長者生活; 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持續合作辦理《音樂會處方箋》共計16 場;共舉辦活 動24 場,總計服務646 人次,以及邀請長期深耕音樂輔療領域之英國曼徹 斯特室內樂團講師來臺親授課程,培訓25 名音樂輔療學員。 3. 臺北時裝週SS24則以青少年潮文化為主題,開幕秀結合運動、漫畫、電玩、 滑板、搖滾、嘻哈等元素,探索臺灣在地潮流文化的樣貌。 4. 與朱崙老人公寓、竹北錸工廠、旗山醫院、門諾醫院長照中心等4 個長照 體系機構合作,以各類文化藝術為媒介,結合數位科技應用、跨領域團隊 協作發展並試驗8 組藝術療癒方案( 音樂、舞蹈、視覺、戲劇各2 項) 之社 會創新模式,共有超過700 人次參與,整合多元科技(IoT、VR) 與文化藝 術內容,串聯照護機構、藝術治療及文化產業人才,為長照領域帶入藝文 的新想像與新服務。 科技人文跨域 人才培育( 如 數位藝術、數 位文史、數據 分析應用於人 文議題之人才 等) 1. 支持人才落地實戰應用之實作計畫,產官學界之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相較 前期(110 至111 年) 更趨成熟,合作單位媒合更加快速,112 年執行計畫 計9 案,其中3 案為延續支持單位,其因累積前期經驗,跨域溝通能力及 相關人員之5G應用知識亦更加提升,促使其計畫相較於其他新支持計畫, 於發現問題時更能即時溝通、處理及解決,計畫執行進度及相關應用掌握 度亦較新支持計畫佳。 2. 歌劇院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合作,媒合各自培育的青年藝術家 共創2 檔作品《出體》、《逆斷口》;辦理國際論壇《表演藝術場域的多 元開展》及工作坊,共計8 場420 人次參與;「青年創作工作室」專業工 作坊共計28 場次、1 場成果分享會,計236 人次參與;邀請專業表演團隊 為高中生設計科藝實作課程及工作坊,辦理54 場共1,267 人次參與。 國內外期刊、 研討會、專書 重要科技論文 發表數 112 年進行文化科技相關學術發表24 項,包括博物館文物3D技術、標本科 學檢測、AI 輔助文物劣化辨識、歷史VR 轉譯、線上展等,於國內外期刊、 專書、研討會進行發表,如國際典藏委員會年會(ICOM COMCOL)、國際博 物館協會教育與文化活動委員會年會(ICOM CECA)、美國文物保護協會研 討會(AIC)、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等。 提升國際影響 重大國際合作 與鏈結成果 1. 112 年共完成4 案國際合作案例,包含Villa Formose Immersive臺法沉 浸式內容駐地開發計畫、法國NewImages 臺法XR人才交流、加拿大PHI Centre合作臺灣專場、林茲電子藝術節等國際合作4 案,透過國際產業人 才交流及合作或合製等多元策進機制,持續建立國際輸出合作網絡,持續 推動臺灣未來內容產業能量輸出。 40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