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6. 建立抗藥性快速檢測方法,並於SCI 前25%(Q1) 之國際期刊(Parasites & Vectors) 刊登,使臺灣之病媒防治學術成就能被世界其他國家應用。再者透過抗藥 性快速檢測建立臺灣城區環境害蟲對常見環境用藥有效成分之交互抗性及多重抗性 結果,可適時提供病媒防治業者、環境用藥製造業、環保單位及民眾作為選擇參考 之依據,並教育培養環境害蟲之研究人才,學成後可投入環境害蟲防治研究、環境 除蟲公司、環境衛生用藥製造業及販賣業。 7. 推動焚化再生粒料適材適所應用,呼應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之「經濟與創新之循 環經濟與環境永續」策略,完成無機再生粒料長時間浸泡海水之重金屬溶出檢測及 焚化再生粒料於臺北港現地填築試驗之環境監測作業,以及焚化再生粒料於臺北港 現地填築試驗之環境監測作業,以瞭解焚化再生粒料於港區填築對環境影響程度, 提供工程單位使用焚化再生粒料作為港區填築料源之參考,推動無機再生粒料資源 循環再利用。 8. 爐碴資料庫建置,可作為未來如有爐碴棄置事件時,能夠限縮追蹤的範圍或製程。 9. 運用水質感測技術,智慧水聯網功能,並和地方環保局持續合作,針對民眾陳情和 重大污染事件疑慮的地區展開行動,藉由水質感測器異常趨勢共成功稽查52 案,累 計裁罰金額超過3,900 萬元。 10. 計畫執行期間,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與臺北自來水事業處、臺灣自來水公司、環 境部等單位,召開三次產官學之專家諮詢會議,共同研議飲用水中之污染物及潛在 風險相關問題,並提出管理建議,對於未來國內飲用水管理具實質效益,有助於提 升國內飲用水品質,對社會影響甚鉅。 11. 為推動營建工程噪音自主管理,建議微型感測器運用可與工地進行合作,在施工初 期於工地內靠近敏感點處及周界架設微型感測器,執行長時間監測,透過記錄各個 施工階段噪音數值及變化,並利用預警系統即時確認現場超標之噪音來源,以達到 保護受體端民眾之目的。並研提後續推廣之應用方式,供地方環保局參採使用。 12. 篩選公害陳情系統營建工程陳情案件,篩選適合並完成現勘20 處工地,再依現場 施工狀況挑選3 處工地完成測量。Class1 噪音計及微型感測器兩分鐘均能音量無 論是相關係數R 還是決定係數R2 皆在0.95 以上。顯示微型感測器在長時間量測 上接近Class 1 等級噪音計,未來進行長時間、多點位營建噪音監測時,利用微型 感測器會是有效的方法。 37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