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完善資料治理 體制 政府資料開放 應用效益 1. 建置一化學物平台系統匯聚國際組織與各國危害、風險與安全替代資訊, 亦開發資料不足時可預測的資訊模型,作為補充參考使用,可供政府管理 毒性化學物質以及業者改良製程參考之基礎。 2. 環境部建置空品感測物聯網,至112 年底已累積建置10,406 點空品感測 器,包含工業區感測點3,804點、社區感測點3,584點、交通感測點945點、 輔助感測點89 點及特殊感測點1,984 點,可監控約8 萬家列管工廠,提供 每分鐘1 筆PM2.5 感測數據,112 年度累積資料逾50 億筆,整體感測資料 數據接收完整率逾97%,優於環境部感測器布建指引(90%) 及美國環保署 (75%) 規範。 3. 空品感測數據即時公布於環境部空氣網(https://wot.moenv.gov.tw/), 並以可視化呈現提供民眾、環保團體、學校機關等外界查詢即時空品資訊, 並可查詢過去72 小時空品資訊,降低環境資訊落差,提供更即時與全面的 環境資料數據,至今對外瀏覽已逾30 萬人次。 4. 空品感測數據同步介接至由國科會所建立「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服務平 台」,外界可透過API 下載空品感測數據資料,提供作為生活資訊、環境 教育、學術研究、協助開發創新服務商品等多元用途。 5. 推動環境資料整合與開放,釋出資料集逾738 項,全數通過金標章品質認 證,其中361 項資料集取得白金標章。 6. 環境即時通APP 提供主動推播環境開放資料及作業推播,逾286 萬則主動 通知訊息。 7. 依據MyData免檢具之申辦服務的使用情況,計算111 年度服務使用檔案 作業時間與112 年度使用免檢具作業時間相比較,環境教育認證提供2 項 服務,約節省71%申辦時間,環境檢測服務網提供1 項服務,約節省98% 申辦服務,平均節省約80%申辦時間。 8.112 年度民眾透T-Road服務取得12 萬4,749 筆跨域資料,假設每一筆申 辦資料,減少使用者填寫時間為20秒,一共減少了約2,772小時申辦時間。 9. 完成「環保專案成果倉儲系統」資料地圖展示平台功能,蒐整196 萬多筆 環保數據,可以套疊相關圖資圖層,發揮原始數據橫向及縱向的應用效益。 112 年度累計更新159 案非公開查核資料中蒐集2,015 個資料集數及123 萬220 筆資料;37 案委辦案中蒐集66 個資料集數及35 萬8,251 筆資料; 23 案補助案中蒐集102 個資料集數及37 萬5,836 筆資料。 10. 推動開放資料應用於環境數據分析模組,提供115 個機關參與共享環境資 料服務,彙整1,644 項資料集,訂閱環境資料集共3,765 項次,各機關資 料交換累計使用交易逾2,968 萬筆;若每次交易節省人工處理5 分鐘計, 約節省247 萬小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11. 強化民眾對環境資訊的公眾參與權,建立環境資訊揭露整合平台,以提供 環境資訊揭露16 項議題,並辦理5 場協作會議,與民眾共同討論環境議 題。 12. 開放PM2.5 成分資料1 份予各界參考。 確立國家資料 治理體制 建置生物質、塑膠資源、金屬與化學品資源、無機資源,以及資源循環分析 系統等共5 個資訊平台,掌握資源流向量能,作為產官學推動循環經濟之資 訊依據。亦完成產品數位履歷資訊系統雛形,現已登載車用電池組與筆記型 電腦業者之1 萬1,295 筆產品資料。 36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