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3. 數位文化中心 創新科技衝擊全球,為落實「數位國家、智慧島嶼」之政策綱領,我國政府105 年通過「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 簡稱DIGI+ 方案),以「發展活躍網路社會、 推進高值創新經濟、開拓富裕數位國土」為發展願景。為推動人文學研究的數位轉向,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自成立以來,即密切關注全球數位轉型的發展浪潮,與國內外領航 單位交流合作,與時俱進探尋各種可能。同時秉持知識共創共享原則,以對外開放與相 互鏈結的精神,推動在地數位資產的全球化。本中心擬定四大項發展策略,並據此開展 工作,簡述近3 年關鍵成果: (1) 協助各所建置並充實「數位人文知識庫」 推動執行文物、檔案、文獻、古籍、地圖、航照、新聞等內容數位化,完成 33.2 萬筆中研院人文研究單位珍貴典藏數位化,產出數位化資料176.3 萬筆、後設 資料14.6 萬筆,建置知識庫,促進開放且相互鏈結的資料內容,提供全球學者及相 關領域線上進行分析與應用。 (2) 以文本與圖像分析核心技術研發為基礎,深化國際連結 目前國際間的文本分析技術相對成熟,中研院除了以文本分析為主的「中央研 究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112 年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結合史語所大量高品質漢籍 文本,建置「中央研究院文字辨識與校對平台」。並持續研發及應用影像文字辨識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國際圖像互通架構(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IIIF) 等圖像分析技術,規劃建置「圖像分 析研究平台」,協助人文學者更有效率地儲存、展示應用、加值處理、研究數位時 代下巨量的圖像資源,提供圖像整合研究新契機。 (3) 推動「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 鼓勵中研院學者,運用數位工具,開展具實驗性質的跨領域研究。110 ~112 年共執行21 個計畫( 部分為多年期計畫),以研究人員為主,利用現有數位技術、 方法與內容,找出人文研究課題的解方,發展數位分析工具;期間分別與史語所、 文哲所、資訊所、生多中心、民族所合作,執行簡牘文字釋讀與簡冊復原、魏晉南 北朝史料人物與時空資訊分析、漢籍自動化資訊擷取研究、建置生物多樣性研究博 物館標本典藏管理系統2.0 與中研院民族所開放博物館等重要示範性之建置計畫。 突破既有的知識領域與侷限,透過對史料與文本的分析,進而產生更厚實且深入的 理解。 3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