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其中感染性疾病核心設施與動物影像設施於111 年成功取得「國際實驗動 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AALAC)」困難度最高的國際完全認可(Award Full Accreditation)。而中研院於109 年起投入建置之「核酸疫苗及藥物技術平台」, 已完成核酸先導設施軟硬體建置及階段性場域製程環境及生產設備確效,並完成可 放大、高品質mRNA-LNP 製程開發及相關品質分析檢測方法20 項。核酸先導設施 (BioTReC Nucleic Acid Pilot Plant, BNAP) 於112 年9 月正式成立對外提供 服務。截至113 年3 月底,已提供國內7 家廠商、6 個學研團隊及2 個法人研究團 隊mRNA-LNP 技術及生產服務,收入預計超過新臺幣1,000 萬元。另並積極與國 內廠商合作,以提升國內mRNA藥品研發與產製速度、及國際競爭力。112 年度, 園區核心設施共提供305項服務,服務收入達5,278萬元,較111年度成長近三成。 培育生醫新創及商發人才 為提升國內新創生技人才的商業思維與技能,強化轉譯計畫團隊及園區進駐 廠商之商化能力,中研院於110 年成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學苑」(Nation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ark Academy, NBRP Academy),匯集中研院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財團法人醫藥 品查驗中心(CDE)、生技產業深耕學院(BIA) 與安進(Amgen) 等單位,擴大培育 臺灣生技醫藥人才,籌辦生技創業相關課程、實作及各式講座,截至113 年4 月, 各系列課程共計開設174 堂,學員共計超過1 萬4,400 人次。最終目標為經由完善 的教育訓練,提供園區、乃至於國內生醫新創生態系永續運作所需之各項人才資源。 組成「生醫新創加速基地」 為滿足生技新創商業發展各階段的需求,109年中研院於園區啟動全臺最大「生 醫新創加速基地(BioHub Taiwan Accelerator)」,110 年啟用「生醫新創加速 基地行動辦公室」,邀請生技醫藥推動相關之國際大廠與加速器、國內育成中心、 國內外生醫專業創投和天使投資基金、生技法人協會、會計/ 法律/ 智財事務所、 生技媒體與醫學合作夥伴等相關單位共同加入。111 年起,提供各項加值服務,包 括A. 一對一創業輔導:如創業布局、募資規劃、商模分析等;B. 行動專訪:協助 公司形象塑造及宣傳;C. 行動小聚:超過13 場,橫跨智慧醫療國際趨勢與法規、 專利發明、國發天使、公司治理、新創資源、臺歐資源鏈結、先進醫療、核酸藥物、 前臨床布局與驗證、新創CEO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專場,產官學研醫共超 過30 夥伴投入,逾1,000 人次參與交流。 33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