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永續環境資源 加速循環科技 發展 整合農業減廢利用或減碳產業技術鏈等共4 項技術,提升資源再利用及能源轉 換效率。以八翁酪農區循環農業場域為例,串聯農副產物原料、運輸業者、青 貯料製造業者及畜牧業者,共同形成農副產物青貯料供應鏈,已輔導臺南酪農 區業者應用,促成酪農區每年取代219 公噸飼糧,減少72 萬元牧草使用化學 肥料成本。 長期生態維護 收容政府單位、民間組織或民眾送交之救傷野生動物,進行緊急醫療、調養復 健、野放評估及野放實施,執行醫療處理傷病野生動物共1,011 隻,其中包 含石虎、穿山甲及臺灣黑熊等3 種保育類動物,透過救傷醫療,增加動物野放 回歸山林的機會,農業部生多所為國內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育基地。 推動韌性國家 強化能源自主 能力與系統韌 性 支持農業綠色轉型,建置農田微水力發電、太陽光電畜禽舍發電、漁電共生商 業模式、固態生質燃料製程等4 項技術,其中4 處畜禽舍發電示範場域年發 電量可達46.6 萬度,可供牧場自行使用。 提升災害應變 及回復能力 開發9 項災防技術,應用於農作及水產養殖受雨量、氣溫、動物疫病與植物病 蟲害等影響之災害預警、即時災害通報系統及協助提供災後補償判定參考等, 有助於提升農業災防能量,並建立災後聯繫機制,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 及提早協助農民重建。 強化供應鏈韌 性環境 透過研發提高貯架壽命技術、建立跨國合作夥伴關係、成立新品牌及海外數位 行銷等方式,提升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推動43 家公司產品,拓銷國際市場, 包含美國、杜拜、日本、以色列、馬來西亞等國家,海外營收近9,467 萬元。 促進產業淨零 轉型 淨零科技運用 效益 依據產業需求,開發節能、減碳、減廢及循環技術共51 項,共減少二氧化碳 排放量3.7 萬公噸CO2e/ 年、甲烷3,000 公噸CO2e/ 年及氧化亞氮1,013 公噸CO2e/年、促成生產者剩餘資源再利用240.6萬公噸,可節省用電量6.66 萬度/ 年、可節省用油量4,074 公升/ 年。協助企業引入淨零技術或服務共 19 家,其中在農業科技園區引進2 家以循環農業為業務主軸農企業進駐,打 造產業聚落。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農業部整體科技綱要計畫以農業創新推動方案2.0 為核心展開,藉由科技創新成為重要農 業施政推動之助力。現代農業面臨諸多挑戰,如氣候變遷、農業缺工、食品安全、病蟲害防治 以及資源管理等,透過科技研發搭配行政措施共同解決。針對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減少 資源浪費,並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等面向,其成果呼應農業施政貢獻如下: ( 一) 優化生產體系與管理: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產業競爭力,選育37 項具優良性狀、 抗耐特性及機能性等新品種( 系),已有9 項新品種已成功取得植物品種權,如葡萄 臺中6 號等,並積極推廣水稻新品種累計達200 公頃種植面積;雜糧達930 公頃; 國產牧草種植面積達220 公頃;技轉褐色菜鴨高飼效品系種鴨,已生產4 萬隻雛鴨。 並優化59 項栽培及養殖管理技術,以提升作物及水畜禽養殖生產效益。 28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