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科技施 政目標 執行策略 預算數 ( 千元) 預算數占 機關整體 科技經費 比率(%) 執行數 ( 千元) 執行成果與效益 強化資 源循環 促進永 續經營 促進資源合理 利用,兼顧環 境生態與產業 永續發展 2. 為強化海洋漁業資源管理,進行重要海洋 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將大目鮪、黃鰭鮪 及秋刀魚資源評估結果提交區域性國際漁 業管理組織,維護遠洋作業權益,完成72 航次觀察員資料核校;沿近海漁業方面, 持續調查8 種重要經濟物種資源變動,透 過科學數據協助管理措施入法,掌握漁場 環境與漁獲種類變動趨勢;結合臺灣周邊 海域漁業技術,完成黑口、黃背牙鯛等種 魚蓄養與仔稚魚培育,育成並放流111 萬 隻( 顆) 黑口、遠海梭子蟹稚蟹等,估計 增加之潛在漁業資源產值為720 萬元。 3. 建構農業與生態衝突調適策略,評估永續 地景管理對生態系服務的貢獻,在織羅部 落水稻田與屋拉力部落文旦園建構2 處生 態營造示範場域,種植原民植物、架設猛 禽棲架等,結果顯示增加天敵數量可降低 10%薊馬危害,猛禽棲架則有16 種鳥類 造訪,猛禽抑制小型野生動物活動範圍達 45 公頃,同時營造後水稻田的瓢蟲數量增 加1.6 倍、螞蟻增加3 種物種,文旦園的 瓢蟲數量增加3.1倍、螞蟻增加9種物種, 顯示增進了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服務 有正向的影響。 推動源頭減 量及資源再 利用,發展 綠色產業 978,441 19.2 878,312 1. 完成15 項農業減碳或減廢利用技術導入 示範場域,促進21.8 萬公噸農業剩餘資源 循環利用,主要應用於堆肥及取代化肥。 推動30 處農業循環產業示範場域,帶動 16 家業者投資3.58 億元,透過人員培訓 促進240.6 萬公噸生產者剩餘資源再利 用,包括畜牧廢水、蔗渣、豆渣等,推動 農業資源再利用及減碳效益。 2. 針對水稻、玉米、大豆等品項研發低碳技 術及電動農機具,完成21 項大宗品項碳 排係數量測,建立水稻、落花生及大豆農 地溫室氣體預測模式,完成16 項重要農 產品碳足跡盤查,找出碳排放熱點並制定 減碳措施。34 項低排放作物栽培模式及 農機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874 公噸 CO2e/ 年、甲烷3,000 公噸CO2e/ 年及 氧化亞氮1,013 公噸CO2e/ 年,節省用 電量66,600 度/ 年及用油量4,074 公升/ 年。 28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