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4) 以俄為師: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從狂人、多餘的人到大寫的人 本書以魯迅、瞿秋白與曹禺分別代表小說、散文、政論、戲劇和電影數種文類 為具體之實例研究,論證文學如何結合政治,並再現於跨文類、跨領域與跨文化等 多層面上。因此本書以小說與雜文開端,次第是散文與政論,最後由戲劇和電影作 結,恰恰足以指陳「以俄為師」這一主題從晚清浪潮興起到全盤建構,其實是一系 列有計畫、有組織和有系統的傳播、運動與實踐成果。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奠基於 比較文學之上,並融入中國、日本與俄羅斯對此主題的學術成果與討論,且能與英 美觀點相互辯證,藉此拓展跨文化研究與世界文學的理論方法和視野。 (5) 臺灣變遷中的婚前親密關係 臺灣的結婚率和生育率不斷下降,使得多數成年人看似有更長的年歲處在未婚 未育的生命狀態,年輕世代是否發展其他的伴侶與親密關係?相關議題的系統性人 口分析有助於更精確制定政策以因應少子女化的現象。本研究利用1998 ~2016 四 波的家庭與生育力調查資料,探討在20 年間臺灣青年婚前親密關係的轉變。研究發 現婚前性行為、同居和婚前懷孕的普及率皆逐年上升,且男較女高;但同居者在進 入同居時有結婚計畫者卻日益少見,且男性結婚意願較女性低。此外,同居行為已 由1998 年時不具教育差異,轉為在2016 年集中於低教育人口,且男女皆同。類似 的教育斜率轉變也存在未婚懷孕。至於婚前性行為與同居者結婚意願,雖普及率一 升一降,但皆不具教育差異。這些改變反映高教育程度者可能更服膺社會規範,也 反映在後工業化時代中,成家能力在不同社經地位者間的鴻溝增大。整體以觀,婚 育連結的傳統價值影響使得晚婚未婚比例上升後,直接導致低生育率,且很難有來 2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