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港灣環境資訊系統未來將賡續應用交通部運研所及國內各單位海象觀測資訊( 交通部中央氣 象署、經濟部水利署、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 心等),整合港內、港外波浪觀測資料及港區及交通部運研所海象模擬預測成果,以加強交 通部運研所港區及鄰近海域海象資訊不足,強化對外服務之資訊穩定性。 十、港灣環境資訊系統有觀測資訊、模擬資訊、臺灣腐蝕資訊、網站科普、公開資料及港灣環 境資訊圖臺6大系統功能及決策輔助資訊( 專業使用者),相關資訊可提供給交通部航港局、 臺灣港務公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等機關( 構) 應用參考。後續將強化示警等功能,提升 資訊系統更多選項功能。 十一、精準的容量估算有賴精準的參數,而精準的參數必須來自長時間累積的歷史資料。因松 山機場尚未以常態性方式,長期觀測並有系統整理各種參數項之數值,因此僅能參考該 機場既有條件,設計接近之參數,在所設計之情境下分別測試跑道、停機位、滑行道等 機場空側容量。倘機場未來可長期建立參數資料,機場航務單位則可依其專業知識、經 驗及法規,研擬各種可能的運作模式及設施配置方案,則可以本研究所開發之方法分析 評估各種方案所可能達到之容量,作為持續精進之重要參考。 十二、「國際機場運作模擬分析軟體系統規劃與建置(1/2) 系統規劃設計與軟體單元確立」子 計畫完成了雛型軟體技術之研發,後續研究將朝向機場使用單位可實務操作此評估工具 人機介面軟體發展。愈接近實用化階段,未來使用者之深度參與將愈重要。後續研發過 程中將導入使用者實質參與機制,俾使軟體合乎民航機關與機場單位應用所需。 十三、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 會COP28 中發布「全球氣候2011-2020:一個加速的10 年」報告,指出在2011 年 至2020 年間,氣候變遷的速度驚人地激增,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10 年。該報告記載 了這10 年期間極端天氣事件所造成的嚴重衝擊。然而,報告也顯示,對於氣象預報、提 早預警與協調的災害管理和應對的改進正在發揮作用。即使經濟損失增加,由於改進的 提早預警系統,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傷亡人數因此有所下降。隨著國家經濟的繁榮,氣 象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層面愈來愈廣,影響程度亦愈來愈深。根據近年統計( 躉售物價指 數以105 年為基期),臺灣平均每年氣象災害之直接損失約新臺幣153.87 億元,且有繼 續升高的趨勢,而在經濟上之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計。氣象署以「運用前瞻科技,提供 人民有感、社會有用、國家有益的氣象服務,共創韌性永續的生活」為使命,長期以來 接續執行相關科技發展計畫,研發並提供科技所能及之最優質氣象資訊與應用服務,並 藉由專業分工、成果整合、推廣運用,將所獲致之科技研發成果,落實於防救災應用及 生活多元服務等相關領域。 25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