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三、已蒐整先進國家數位分身應用範例,勾勒適合我國鐵路系統數位分身之藍圖及優先研發項 目,並導入交通部運研所供需診斷模式軟體之核心技術,建置鐵路建設計畫之情境案例分 析驗證及展示相關功能,有助於後續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形架構之研發。 四、藉由地工織布之試鋪案例探討,驗證地工織布應用於橋墩基礎保護工之可行性,及相關鋪 設可能遭遇的問題。應用UAV 結合攝影測量進行現地試驗保護成效觀測,以及建置數值三 維分析模型,提供多元成效評估方式,相關經驗及成果,可供未來相關橋管單位施政的參 考應用。 五、橋梁檢測以目視為主,儀器為輔,故一般進行檢測作業時,多以徒步及攀爬方式儘可能接 近橋梁結構物後,但遇高橋墩或跨河橋梁時,雖可利用橋檢車、高空作業車或無人飛行載 具…等輔助趨近,對於梁底淨高狹小之跨水橋或感潮河段橋梁,由於其梁底經常與水及空 氣反覆接觸,且人員、機具不易進入檢測,故安全風險較高,藉由感潮河段橋梁調查暨梁 底檢測技術研發,以組裝操作簡便、便攜、經濟且施作空間為設計架構的「橋梁梁底狹小 空間檢測工具」進行相關檢測。持續精進並推廣,提供橋梁維護管理單位未來實務應用, 提升橋檢作業之品質、效率及人員作業安全。 六、臺灣為海洋國家,即時海象資料對於海岸防救災、航海安全、海事施工、休閒遊憩等領域 極為重要,配合我國積極投入海象觀測網之規劃,未來將持續以商港為主要觀測區域,所 調查之資料並與政府機關( 如國家海洋研究院、中央氣象署、水利署)、學校( 如成功大學、 臺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 及研究機構( 如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等,建 立資訊互惠及合作機制。 七、在商港海氣象觀測技術上,係國內少數採用底碇式觀測技術,並培育專業人員與技術團隊。 惟海氣象資料之取得及維護儀器設備不易,充足的經費及研究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為能順 利推動執行本工作的必要條件,因此,未來亟需政府穩定科研預算並投入研究人力。 八、在港區無人機影像監測技術方面,未來將朝向建立一套結合無人移動載具與現代化感測技 術之港區多維度空間資訊整合與智慧化應用方案,有效且定期整合港區之各式空間資料, 以自動化演算邏輯進行分析判斷,可有效率的對港區使用狀況與環境條件進行定期分析比 對,並針對特殊事件開發合適的偵測與即時分析模組,藉以達到港區自動化管理效能。 253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