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交通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中包含35 位國外貴賓,共同探討全球能源安全轉型相關議題;112 年4 月11 至 12 日辦理「2023 風災有感預警決策支援服務工作坊」共計44 名參加,包括國外學 者3 名、國內公部門及相關氣象、水利協力團隊16 名。透過經驗分享、互相學習及 討論,強化防災夥伴關係,並提升我國風災預警決策服務。 9. 在推動智慧海象服務方面,配合數位政府計畫架構,規劃海象資通訊連結智慧交通 大數據,分析海象災害風險、海溫與水位環境變遷及海洋資源開發需求氣候資訊, 可協助政府各機關對未來氣候變遷與氣候調適策略之研擬及災防決策應用。112 年 完成多港口航路與歷史航路智慧風浪航路;新增小琉球、望海巷灣與淡水河口3 港 灣50 公尺高解析潮流預報;完成沿近海烏魚漁場預報技術;新增5 組海象資料介接 智慧交通大數據;新增12 小時最大暴潮高海岸警示災防資訊;新增4 季航行海象災 害風險地圖風險潛勢服務;完成西南海域海象環境變遷分析技術發展;完成海象資 訊推播藍色離岸風電產業服務。 10. 在落實船舶海氣象觀測方面,建立各式國籍之合作氣象觀測船隊,落實國籍船隻參 與海氣象觀測資料蒐集政策,並配合導入智慧物聯網技術,開發應用AIS( 自動識 別系統) 傳遞氣象資訊技術,達成海上氣象即時觀測傳輸及監控,改善海面各種災 害性天氣之預報與預警能力外,並確保海上各項活動安全。112 年完成17 艘船舶 裝設氣象觀測儀器,並透過AIS 傳送氣象資料。 11. 在增進海象觀測網部分,110 至112 年已完成桃園海象監測網共5 站建置,除擴 大海象觀測範圍,觀測之海面海流波浪資料提供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 處,有助該市未來海岸環境監測及災害應變決策。建置臺灣沿岸高密度地面氣象站 及中低層環境大氣剖面氣象觀測網,獲得海陸交界之大氣環境資訊,以提升氣象署 對低層至邊界層環境3 維空間的監測能力,提供天氣分析與航運安全即時預警資 訊。112 年完成西部25 座沿岸海氣象觀測站設置與4 座高空剖面( 光達) 設備採 購作業。 12. 在發展裂流監測與預警方面,以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演算法建立1 套裂流經驗統計 模型,空間解析度達一個海灘一個模型,與外澳監測站觀測結果比對,準確率可達 85%。 13. 在地震速報及發布有感地震報告方面,目前可以在8 至15 秒以內完成自動地震定 位作業並全自動發布強震即時警報,並在5 至8 分鐘左右即可透過傳真、行動電話 簡訊、電子郵件、電子報、166/167 電話語音、臉書「報地震」、地震測報APP 25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