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決策樹,並探討依氣候( 或地理特徵) 的測站分區之大雨機率分級預警指引,導 入閃電躍升決策樹大雨機率預警並完成鄉鎮尺度指引作業化;為持續強化山區遊憩 安全,112 年7 月1 日擴大「溪流遊憩預報及山區暴雨之溪水暴漲警示」試辦作業, 辦理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發布服務,全國19 個試辦流域共計發布117 場事件,其中 有效預警個案占62%。提早預警時效平均可達53 分鐘。 5. 在應用氣象資訊服務方面,新增2 項跨機關民生應用相關領域之5 星等級鏈結開放 資料產品主題,第1 項為指定縣市未來1 週日出日沒時刻與觀光景點資料,第2 項 為指定縣市臺鐵車站資訊與鄉鎮天氣預報資料;建置全臺縣市氣象預警資訊整合顯 示服務平台網站(MetWatch),服務對象為中央及地方政府,至112 年底計有34 個相關業務單位使用該平台氣象資料進行參考;完成以QPEplus 整合取代原有19 個客製化版本,並擴增服務至全臺各縣市政府( 不含離島) 以及各級中央政府防救 減災相關機關合計共34 個。 6. 在發展氣象觀測與分析技術方面,以landsat 衛星近紅外與短波紅外頻道計算標準 化燃燒比例,分析燃燒前與燃燒後標準化燃燒比例差值( 前減後),正值越高表示損 害嚴重,負值表示火災後再生,用以偵測林地火災嚴重程度與復育情形,並以個案 證明此種方法的效能。 7. 在智能應用創新方面,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新增1 項加值產品,透由人工智慧(AI) 方 法強化系集颱風定量降水預報(ETQPF) 加值產品(AI-ETQPF),已完成初步雛型模 型建置。 8. 在跨領域氣象與氣候資訊應用交流,提供應用導向的氣象資訊服務方面,導入世 界氣象組織(WMO) 倡議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GFCS) 及國家層級氣候服務框架 (NFCS) 之概念,112 年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茶葉 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辦理4 場「農漁業氣候服務發展交 流座談會」,以及於10 月31 日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會議廳舉辦「第六屆氣候服務 工作坊」,並分別與農業部、雲林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及合作備忘錄,實質擴展農 業領域氣候服務;氣象署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氣候中心(APEC Climate Center, APCC)、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社團法人臺灣氣候服務聯盟、社團法人國際 氣候發展智庫共同舉辦「2023 亞太經濟合作氣候論壇暨亞太氣候服務國際研討 會 (2023 APEC Climate Symposium and Asia Pacific Climate Services Workshop Joint Conference)」,本研討會實體及線上參與人數共223 人,其 25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