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交通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擴散科研成果 • 深化產學研創新 與鏈結 • 研發成果擴散 1. 完成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成大 研究發展基金會等合作,共計培育2 位博士班學生、11 碩士生及 大學學士生( 其中已培育1 名博士及1 名碩士生畢業),以厚植科 研人才。 2. 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及數 位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產學合作,計5 件。 3. 透過國內外期刊及研討會,擴散研發成果,在運輸部門深度 減碳與調適策略研究部分,共發表學術論文3篇,其中(1)完成 「社會經濟條件變化對運輸需求及溫室氣體排放之影響」發表 於「臺灣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會年會暨研討會」。(2)完成「公路 系統規劃階段融入氣候變遷調適考量之框架」研究報告,發表 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3年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3)完 成「鐵路班表模擬分析」,投稿於「臺鐵資料季刊」(審查中)。 陸運及港灣設施防災技術研究部分,共發表學術論文36篇,其 中包括17篇國內期刊、17篇國內研討會、1篇國際研討會、1本 國內論文,有助於研究成果的推廣,提升我國陸運及港灣設施 防災技術落實及應用。海空運科技研發部分:共發表學術論文2 篇,其中(1)完成「A Novel Simulation Scheme for Airport Airside Operations」,投稿「Model l ing」期刊。(2)完成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Using Big Data for Route Connection on International Airport」,投稿2024年第9屆 「Advanced Technology Innovation」研討會,已獲接受。 引領產業創新 • 帶動產業成長 •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培植新創事業 1. 地工織布橋墩基礎保護工法完成國道3 號大甲溪橋現地試驗觀測 及建置三維水理模型,並以數值軟體模擬鼎型塊+ 織布之設置及 探討可行性,獲交通部「112 年創新提案制度」審查甲等獎。 2. 開發及精進用於狹小梁底空間之橋檢工具並完成調整及優化相關 構件與操作,推廣及辦理技術轉移提供橋梁維護管理單位未來實 務應用,獲交通部「112 年創新提案制度」審查甲等獎。 提升國際影響 重大國際合作與鏈 結成果 氣象署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氣候中心(APEC Climate Center, APCC)、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社團法人臺灣氣候服務聯 盟、社團法人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共同舉辦「2023 亞太經濟合 作氣候論壇暨亞太氣候服務國際研討會(2023 APEC Climate Symposium and Asia Pacific Climate Services Workshop Joint Conference)」,本研討會實體及線上參與人數共223 人, 其中包含35 位國外貴賓,共同探討全球能源安全轉型相關議題。 完善資料治理體制 • 政府資料開放應 用效益 • 政府開放資料的 類型及累計數量 (註:如環境監 測、空氣品質) 已於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22 項商港海氣象觀測資料予各界介接應 用,充分發揮科研資源整合效益,並可應用於海洋發展規劃、海洋 政策、海洋空間規劃、環境生態維護、海域安全救難、防災及救災、 建立環境保育機制等領域。 24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