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之科技研發績效 (3) 嗜中性球胞外誘捕網及CCL4L2 是影響氣喘類固醇治療效果的關鍵 儘管吸入性類固醇藥物已被廣泛的作為第一線氣喘治療用藥,但是部分病人症 狀卻不一定能夠得到緩解。近年來,嗜中性球及其分泌的胞外誘捕網(NETs) 被發現 與氣喘症狀的嚴重性有關聯,本研究目的即是為瞭解嗜中性球胞外誘捕網在氣喘中 扮演的角色。運用群集分析等生物資訊技術來分析氣喘病人血液的基因轉錄體數據, 並結合細胞及小鼠氣喘動物模式實驗,來探討基因、嗜中性球胞外誘捕網、氣喘的 關聯。研究發現造成氣喘控制不良的基因群與嗜中性球的生物路徑有關,而嗜中性 球胞外誘捕網的生成量,可以用來預測氣喘病人對吸入性類固醇治療是否可以緩解 氣喘症狀,同時也證實去氧核醣核酸酶I(DNase I),透過阻礙嗜中性球胞外誘捕 網的生成,比吸入性類固醇更能有效抑制嗜中性球所引發的呼吸道發炎反應。針對 嗜中性球基因轉錄體的分析也發現,對吸入性類固醇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有較高的 CCL4L2 基因表現,且CCL4L2 的表現量也與嗜中性球胞外誘捕網的生成量呈現顯 著的正相關性。本研究的成果顯示,對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氣喘病人, 嗜中性球胞外誘捕網及CCL4L2 是可發展的潛在治療標的。 2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