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永續環境資源 發展智慧化氣候 友善校園實施架 構。 推動對應國家淨 零碳排路徑之能 資源管理。 提升氣候友善校 園之素養與行 動。 「建構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先導型計畫」112 年度共補助83 所基礎校( 含 5 所示範校),學校進行校園環境監測及簡易碳盤查,並蒐集相關監測及碳 盤查資訊,引導學校瞭解目前學校碳排基線,以利後續進行減碳、固碳作 為的行動時,可以看見其數據的變化,預計受補助校可達共減少約211 公 噸二氧化碳(CO2) 排放目標,同時也透過永續發展教育取徑,引導學校透 過多元教育活動,師生共同參與,也將逐漸引導在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中, 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教育實踐。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 一) 促進人文與科技跨領域創新合作 1. 素養導向的高教學習創新計畫 (1) 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第1 期共補助11 校、149 門低年級必修課程翻新 50%教學與評量設計、科技融入( 本計畫特別重視生成式AI 之影響),覆蓋七 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門。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應生成式AI 趨勢,分析高中 學習歷程中呈現的學習先備知能,引導設計學院教師社群共備課程,翻新大一院 系必修課程「色彩學」與「素描」。 (2)11 所獲補助大學校院建立素養課程與行動研究教師社群,強調素養導向教學教 材教法與評量、加強生成式AI 與其他科技融入教學應用、以及透過研究提升學 習成效。 2. 第二期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 (1) 以「數位人文學」之概念架構,融匯人文社會本質與數位科技特性,探索數位人 文整合之素養、方法與內涵,透過優質數位人文跨域課群,產出16 個跨域課群, 共計開設84 門課程,其中有72 門為跨領域共授課程,參與教師人數181 人, 總修課2,951 人次。 (2) 教學研成果共計48 份教研成果和48 份學研成果,學生專題作品研究專案於人 文社會領域實務應用各種科技技術,包括數位媒體、數位典藏、資訊檢索資料 庫、資料視覺化、大數據、沉浸式計算、GIS 地理資訊系統、遊戲、人工智慧、 物連網、元宇宙、區塊鏈等,培養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生洞見人類社會發展的 需求與問題,以人文與社會學方法來研究科技對人與社會的影響、創作更有溫度 的數位內容。 15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