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引領產業創新 提升產業競爭力 「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計畫」組成資通訊與應用領域跨域軟體合作創作 團隊18 隊,鏈結業界,透過跨域合作與群體協作設計及軟體開發,解決實 際場域重要問題。其中,國立成功大學蕭宏章教授團隊協助日月光開發「數 據中台資料模型服務」,降低60%數據整合週期、提升至少5 倍數據處理 量,達到跨站點資料串連,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 創建產學創研合 作模式 「第二期智慧服務 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科技創新服務計畫」由科教館 館員集體創作,發展「這不科學啊」科技融入科學演示秀,以及「冰與火 之歌」大師秀、「魔法師的學徒」科學劇等科學演示教學表演,於臺灣科 學節、B1 科學教室開幕和一般假日場次展演,服務約4,000 人次。教育電 臺112年12月與教育部簽約,提供陽明交大AI 研發團隊閩南語節目音檔, 作為語音轉文字研發之用。另發展產學研智慧聯網創新內容、服務與體驗 合作研發與經營共創模式:整合科博館科學教育服務及AIoT智慧教室資源, 與閎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創客自造課程,完成3 場實驗教學活動。 打造運動科技示 範場域,奠基運 動場館基礎應用 能力 跨域人才實務能 力發展,及跨校 資源整合推動創 新發展 「運動科技應用與產業發展計畫」: 1. 場域實證:以「提升體驗感受」、「優化觀賽感受」、「增進運動表現」 及「優化場域管理」4 大面向輔導縣市政府將科技導入運動場域實證, 包含科技防溺( 室內泳池:臺中市、開放水域:南投縣)、智慧走跑場域( 桃 園市、彰化縣、高雄市)、自行車科技定位數據應用( 新竹縣)、運科訓 練( 屏東縣,足球、舉重)。 2. 人才培育:補助大專院校辦理跨校運動科技跨域課程及建構實作多功能 場域,開設34 門跨域課程,修課學生數超過700 人次,辦理相關研習、 工作坊、營隊、論壇等活動超過40 場,培育產業所需跨領域人才。 人才延攬與培 育 所培育之多元人 才或延攬人才投 入學研及產業成 效 1.「臺灣資安卓越深耕– 擴增資安師資計畫」透過延攬優秀人才擔任資安 師資方式,以4 年為一期,每年聘任20 名,總計80 名師資,以提升資 安教學品質,穩健我國資安領域之發展。 2.「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人才培育第2 期計畫」鼓勵資電系所AI 量能與非 資電領域專業相互結合,共同合作規劃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領域系 列課程90 門,修課學生共3,415 人次;跨域主題包括醫學工程、長期 照護、育林試驗、營建自動化、應用物理、生態工程等,引導非資電系 所學生學習AI 相關知識及技術,並運用於解決專業領域問題,培養實務 應用能力。舉辦人工智慧專業領域競賽(AI CUP)6 場次,共1,987 隊、 3,513人次參賽,其中1場首次與玉山銀行合辦,由業界提供真實數據, 讓參賽學生能夠接觸實際資料並設計演算法及建立模型,獲得實戰經驗。 3.「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舉辦252 場次教師教育訓練活動,參與系 列教育訓練活動教師計14,632 人次,其中有575 人次教師被學校認可 為數位學習種子教師,並開設數位學習課程。 4.「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發展並開授行動通訊領域計9 系 列26 模組;補助28 所大專校院進行系列課程改進與推廣,累計開設48 課次,培育1,603 人次。 5.「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結合20 所大學以精準醫學、智慧 醫材、健康福祉、食品創新、精準農業與多元健康等6 個重點領域資源 整合及教學合作跨校聯盟,開設課學程,輔助各校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 為導向建立發展特色;培育學員超過20,000 人次,含大學碩博士生、博 後、教師、醫師、業界人士;導引學生順利至產業界215 人;培育輔導 960 人次、179 個創新創業團隊,其中14 個創新創業團隊成立14 家公 司。 15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