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未來展望 ( 一) 連結在地 1. 持續聚焦機械相關產業之企業需求推動產學合作,引導企業厚植產業技術能 量於校園,促進大學校院與中小企業攜手培育智慧製造產業所需人才。 2. 以跨校跨域教學策略聯盟方式,推動產學合作教育機制,建構產學合作教育 平台,鼓勵學術界與產業界可共同合作發展在地產業,將課程所學實際應用 於產業。 3. 配合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發展趨勢,持續辦理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等產 業智機化所需之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廣泛擴散智慧製造數位教材成果至產業。 ( 二) 連結未來 1. 擴大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如:智慧機上盒輔導、智慧化升級輔導等),導入 IoT 技術,協助產業跨越數位門檻,提升供應鏈體系數位化能力。 2. 強化我國系統整合技術及服務能量,協助國內業者導入智慧應用升級,以補 足我國邁向智慧製造之產業缺口,是加速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課題。 3. 協 助 推 動 相 關 領 域 產 業 導 入AI 加 值 應 用, 透 過 結 合 產 業Domain Knowhow帶動產業製程AI 化,並推動產業聚落之上下游供應鏈跨廠數位 串流,導入智慧機械與AI 技術,提升供應鏈智慧製造能力。 4. 建立金屬切削設備、電子設備、金屬成型設備、塑橡膠設備、紡織設備等雲 端智慧模組,提供設備加值服務,協助設備業者轉型成為領域專業系統整合 商。 5. 持續與國內重要公協會合力推動雲平台與設立店中店,並結合系統整合商, 協助複製擴散,以建立國際領先之開放式智慧機械雲平台、使用社群與生態 聚落,並帶動機械業產值倍增。 8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