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研亮點成果 ( 一) 連結在地 1. 打造智慧機械之都 (1) 教育部針對智慧機械之應用,透過「智慧製造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 以跨校跨域教學策略聯盟方式,推動產學合作教育機制如下: A. 成立智慧製造跨校跨域教學策略聯盟 111 年度補助國立臺灣大學等7 所中心學校結合13 所夥伴學校,以 整合國內大學校院相關系所之教學資源。 B. 透過智慧製造實作平台並結合問題導向教學模式(PBL) 實作課程與在 地產業鏈結 各聯盟中心藉由問題導向教學模式跨領域教學模式結合在地之產業, 且依各聯盟之特色,呼應產業鏈結需求,依各自專業與產業特性,建立 相對應之實創平台已有34 座,各聯盟所連結合作之在地產業如下: a. 臺大聯盟合作產業包含智慧機械、數位製造、機械手臂/ 機器人、 車用控制等18 項產業。 b. 臺科聯盟包含精微製造與機聯網等30 項產業。 c. 中央聯盟包含生產系統、印刷電路板(PCB) 和模具與射出成型等 19 項產業。 d. 中興聯盟包含工具機製造、航太加工等15 項產業。 e. 中正聯盟包含精密機械等20 項產業。 f . 成大聯盟則包含特殊自動化設備、製造研發等11 項產業。 g. 高科大聯盟包含半導體、光電相關與機械設備等9 項產業。 C. 開設智慧製造PBL、特色跨域課程 各聯盟111 年度開課數達181 門以上,開設PBL 課程共35 門,引 進129 人次業師,由產業界提出實際面臨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嘗試解決 問題。此外,各聯盟本年度共開設41 門程式設計與65 門機電整合相關 課程,加強學生跨域整合知能之提升,並且為協助學生瞭解可應用於智 慧製造的AI 方式及技術,各聯盟本年度則開設了40 門AI 技術相關課程, 未來則希望能夠將大數據競賽之真實數據導入AI 課程模組,並分析各種 方法的優缺點。另外,為幫助製造相關科系瞭解資安的重要性,各聯盟 於開課課程中均融入資安相關內容。 8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