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經濟部在建立數位服務平台,推動產業淨零轉型方面,透過運作行業淨零排放 工作小組( 包含鋼鐵、水泥、造紙、紡織、石化、電子與玻璃業),就擬定之淨零 策略、技術、路徑、目標及配套措施等議題,推動25 家公司宣示淨零目標,響應 企業排放量占製造部門排放量50%以上。辦理117 場次碳盤查暨碳足跡講習會, 超過4,300 家公司、6,500 人參加,建立數位服務平台及碳盤查計算工具,完成 55 家碳盤查輔導及 242 家減碳輔導,以協助產業建構碳盤查能力。 國科會優化能資源使用並推動節能減碳,持續推動新竹、中部、南部三園區之 廠商節能、節水輔導計畫,並推廣綠色交通、鼓勵及推展再生能源及太陽光電設置, 111 年度三園區共計減碳逾13.2 萬公噸。 農業部開發與推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非傳統能源來源之利用技術2 項,建立 生質燃燒顆粒及沼氣生產應用模式,並擴散運用於產業逾10 處。另外,依據產業 需求,已開發8 項節能、6 項減碳及1 項減廢技術,如智能豬舍降溫換氣系統可節 能25%;菇包剩餘介質料源優化技術可減碳15,474 公噸。 中研院發布「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由排放源出發探討各項可能之 減碳路徑,包括能源/ 電力減碳、製造業減碳、其他部門減碳( 如:運輸、住商/ 建築、農業/ 廢棄物)、增加碳匯量,以及其他支援策略,具體提出我國邁向2050 淨零排放目標應儘速推動五項具有減碳效益之前瞻科技,包含去碳燃氫、地熱、海 洋能、高效太陽光電,以及生質碳匯等。期望藉由淨零科技的成功落實,帶動我國 能源轉型及產業轉型,並建構社會調適的能力,藉以邁向我國 2050 淨零的目標。 教育部積極培養淨零轉型相關跨域科技人才,因應2050 淨零排放需求,進一 步導入AIoT、能源管理、微電網、儲能等智能化跨域整合應用情境發展智能化課程 模組,利用實創示範場域開發PBL 教學,並融入課程教學,完成開發30 個智能化 課程模組及8 個PBL 教學模組,修習人數共2,688 人次。 57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