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客委會配合經濟部於客庄地區以員工人數9 人以下之小微型企業為輔導對象, 導入數位工具及雲端服務,協助其提升數位應用及營運之能力,促進客庄地區經濟 發展,成果包括新增357 家客庄小微企業使用數位工具,179 家客庄小微企業導入 數位支付,251 家客庄小微企業導入雲服務。 農業部透過智慧農業、數位轉型及物聯網等技術研發投入與服務創新。藉由標 竿企業與農民團體以大帶小之策略,媒合契作及服務串聯,結合產業主管機關各項 政策補助配套,促使智慧農業科技普及於農業場域中落地實踐。111 年度透過智慧 生產及數位服務計畫推動,提供2,820 件技術服務,新增105 個示範場域,促成 1,963 件農產品數位商品化、10 個營運總部數、121 家企業聯盟、186 家技術/ 資 訊服務業者及國際互惠合作612 件,帶動國際廠商在臺採購達1.99 億元,並提升 13 億元產值或公司營收,增加農民或廠商收入近1 億元。 ( 五) 促進產業淨零轉型 因應全球淨零碳趨勢,產業生產過程需轉向更環保、低碳的方向,以應對氣候 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研發淨零科技不僅有助於減少碳足跡,還能提高能源效 率,減低能源成本,並開創新的綠色市場機會,此外,我國許多產業以外銷為主, 淨零轉型有助於協助公私部門達成如RE100 等國際承諾。111 年度各部會共協助 330 企業引入淨零技術或服務,並研發43 項關鍵淨零轉型技術。 經濟部配合「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及「2050 淨零排放」政策,發展淨零排放 技術,建構碳捕獲及應用示範場域,具體效益包括開發創新鋁渣再利用技術,高值 應用於陶瓷、耐火材料等,預期創造年產值3,000 萬元以上。開發處理廢棄雜色聚 酯化學回收技術,預計可較最終焚化的聚酯降低碳排量約60%。投入建置國內首創 汰役稀土永磁馬達拆解回收與磁石再生系統,預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較從原礦開 採之新品減少80%以上。在碳捕捉再利用方面,推動中鋼公司於小港廠區建置臺灣 首座「鋼化聯產」實驗先導示範場域,促成中鋼公司投資2 億元建置轉爐氣捕碳工 場,年減碳量達4,900 噸。辦理生質能供需媒合,替代化石燃料使用,減少溫室氣 體排放達2.58 萬公噸/ 年。透過循環園區評估指標擇定8 座具輔導潛力之產業園 區,輔導園區內廠商促成能資源循環潛勢量達9.4 萬公噸/ 年。碳捕獲封存領域貼 合產業需求開發及推動捕碳儲碳技術,終端產出包括年捕碳萬噸之鈣基捕碳系統及 儲碳萬噸之碳酸化再利用系統等,協助推動封存量千噸之先導試驗及數萬噸鈣迴路 示範計畫,預計建立每月約6~7 萬噸減碳量。 5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