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新技術之應用性,並評析藻類代謝物之趨勢及風險,未來可提供相關研究機關、 各水處理單位、衛生安全政策等作為參考依據。完成研擬省水標章規格標準建議方 案,提升自動洗車水效,推估年節水潛力約452 萬噸;另蓮蓬頭省水標章產品最高 流量下修,推估年節水潛力約30.3 萬噸。 經濟部在資源科技應用創新,促進永續環境方面,設立「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 研發專區」,攜手產學研投入循環材料研發、創新應用及循環產業聯盟輔導,進一 步提供企業申請研發補助。至111 年止,累計輔導6 家廠商申請通過產業發展署產 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藉由創新技術進行跨產業材料循環應用,促成廠商研發 投資約1.7 億元,每年預計可達成3 萬噸的減碳效益,達到減廢、減碳、高值化應 用效益。 在產業輔導部分則推動廠商應用綠色技術、提升防治設施效能,以降低污染物 減量及符合法規排放標準。完成水泥業、石化業、凹版印刷業等53 家業者輔導, 並實場試驗驗證臭氧脫硝及活性吸脫附技術處理效率。同時辦理工業廢棄物資源化 之管理工作,111 年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率達81.4%,資源再生產業產值達776.7 億 元。另外,持續推動經濟部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認定制度,透過運作管理及相關推廣 活動,111 年提升綠色產品量約為22.5 萬公噸/ 年,換算產值約為34.7 億元,有 效拓展資源再生產品市場,促進廢棄資源循環利用。 經濟部在發展能源科技應用,加速能源轉型方面,推動「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 電發電設備」,將部分電力提供夜間用電需求,儲存之電能亦可供台電公司調度, 提升電網穩定度,並適度釋放已趨飽和的饋線容量,以利建置更多太陽光電發電設 備。另外,持續推動用電大戶於104~113 年落實年平均節電率達1%,促使用戶汰 換老舊低效率設備,帶動節能產業發展,透過能源查核、節能技術輔導、推動自願 節能及實施節能規定等作法,促使企業節能減碳及善盡社會責任。 在智慧電網領域則依據電力交易試行平台營運情況,擬定平台監管機制,協助 電業改革推動;此外,協助研擬再生能源、電動車輛及儲能等新興電力資源於電力 市場參與機制,擴大電力市場參與來源,協助能源轉型推動。 國科會111 年度完成第三代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整合平台建置 與上線服務,強化氣候推估資料之對外服務,以及深化各領域之研究,並提供外界 最新之氣候變遷資料下載與介接,累計至111 年11 月已提供1,968 件氣候服務。 此外,透過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 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 5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