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作業,加速申請流程,滿足民眾迫切需求。另外開放資料治理及提供個人化資料, 提升全國人民智慧生活友善環境,111 年建築數位資料加值應用服務累積使用約 137 萬人次。 財政部完成「海關資料加值服務」部署公有雲,彙集去識別化且具應用價值之 關務資料,提供一般大眾、學研機構及通關業者計165 項資料加值應用,並完成開 放資料白金標章認證及開放資料API 數之加總比率達56%,透過正確、易用、結構 化之電子發票開放資料,提升政府資料品質及加值應用效益。此外,完成建置發票 中獎兌領獎分析、觀光景點消費熱度分析、受捐贈機關或團體捐贈分析、消費力統 計及愛心溫度計等5 項開放資料集及其Open API 公有雲服務。 教育部透過擴增建置TCI -HSS 資料庫之學術性文獻及其引用文獻資料,提供授 權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查詢並開放供民眾使用,全球使用者均可檢索並參考利用臺 灣學者的學研成果,自111 年1 月至12 月之TCI -HSS 資料庫使用人次超過109 萬 人次。建構防災教育資訊網,開放防災教育相關課程教材教案資料,如災害管理、 十字路口遊戲、緊急救護等,服務達20 萬人次,對象為縣市政府、學校、教師、 學生、一般民眾。防災教育資訊網提供逾1 萬1 千所校區6 類災害潛勢圖資,供全 國各級學校( 含幼兒園) 查詢及編撰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之參據。 ( 二) 永續環境資源 隨著地球資源日益減少,發展有效永續資源運用模式成為科研發展的重點,也 成為影響國家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透過有效地利用和保護自然資 源,包括水源、土壤、能源和生物多樣性,以滿足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將有助於減 緩環境壓力,減少污染和生態破壞,從而提高國家災害應變的能力。111 年度各部 會共建立19 件能資源整合循環鏈/ 生態系及推動5 項生物保育技術。 經濟部加強水資源應用效能,推動水利產業發展,提升水資源總體運用效能 及促使水利產業發展,有效降低水旱災造成之衝擊,持續邁向資源循環利用與永續 發展之目標。另外,推動國內首例之曾文溪感潮河段水資源利用模組廠規劃及試驗 評估,對於感潮河段水資源利用政策之推動具有指標性之意義。曾文溪感潮河段模 組廠經過多次處理程序變更改善,試車階段之前處理產水符合契約規定限值(濁度 ≦0.2NTU、SDI ≦3),產水水質亦能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300CMD),可提 供鄰近園區(南科園區、樹谷園區)廠商試用(目前已媒合6 間廠商),以增進廠 商對於感潮河段水源之使用信心。在推動公共用水效率提升方面,進行水庫有害藻 類及其代謝物監測、處理與風險評析之研究,除已建立長期資料外,亦可在現地測 5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