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吳修銘《河流演奏會》、賴俊廷《Human- l i ke non-human》受邀赴韓國大邱 S IGGRAPH AS IA國際科技藝術展會DAEGU 展出。顧廣毅作品《未來神豬博物 館》受邀赴中國上海展出;作品《虎鞭計畫》受邀赴克羅埃西亞Zagreb Des ign Week 展出。 三、韌性永續 因應全球環境、科技發展及政治局勢的不斷變動,透過科技提升社會、環境和經濟 系統的適應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和威脅已是當前重要課題。韌性永續要求我們 在資源管理、韌性社會機制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平衡,以建立一個能夠長期繁榮的社 會。以下分別從資料治理、永續環境資源管理、韌性社會基礎設施建置和維運、數位轉 型及淨零排放等面向,說明年度科研推動成果。 ( 一) 完善資料治理體制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提升數位化程度,資料已成為最重要的資產,而完善資料 治理體制確保了各項資料的合法性、隱私保護、安全性和適當的使用。一個良好的 資料治理體制能夠提高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信任,促進數據的共享和流通,並 支持創新和發展。111 年度各部會共發展建構57 項資料治理相關制度,提供超過 429 萬件開放政府資料,各項政府開放資料觸及近13.8 億人次,資料被民間產業 所應用而產生具有效益的加值效益517 件。 數位部精進政府資料開放參考技術規範,建置「政府資料開放平台」註2 集中 列示各級政府機關開放資料集,為鼓勵各機關(構)逐步提升開放資料品質,持續 強化資料流通及格式品質,透過公私跨域協力機制發揮資料價值,已完成修訂「資 料集詮釋資料標準規範」、「共通性應用程式介面指引」、「政府資料品質提升機 制運作指引」等規範,並函發全國各政府機關推動資料開放及再利用之技術指引參 考,完備資料開放技術規範。截至111 年12 月底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已開放累計超 過58,000 項資料集,瀏覽數超過1 億700 萬人次,下載數逾1,800 萬人次,相較 110 年同期下載使用人數成長12%。並促成資料活化應用案例,例如藥局所在位置 註2: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網址:ht tps : //data.gov. tw/ 4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