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記憶庫取材:「地方教育」轉化指南手冊—以「表演藝術」為例》,並參與跨界藝 術活動-「臺北・白晝之夜」呈現案例成果。 在提升素養方面,辦理「111 年度議題融入數位敘事力教師工作坊」等課程資 源,邀集相關課程師資,藉由議題包裝探究的核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教師的 敘事能力與反思能力,並結合數位工具與策展心法,培育成為文化科技說書人。 文化部所屬場館透過各類展演提升國人人文素養,國家歌劇院培育專業劇場技 術人才,以科技藝術跨域為主軸,課程面向包括劇場技術、製作實務及動態捕捉, 共辦理基礎課程13 堂及進階/ 實作課程17 堂,參與人數共計288 人。國立臺灣 美術館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邀請科學與藝術領域專家,從外宇宙( 太空) 和內宇宙( 大腦) 進行探索與討論。「逗•留—科技小旅行」藝術X 科技走讀活動, 以藝術科技展覽結合攝影走讀遊程,引導觀眾體驗多感沉浸與創新服務。「數位藝 術教育推廣活動」工作坊,運用AR、動態捕捉技術,從案例引導至技術實務教學, 培養學員創作科技藝術的能力。 內政部以強化族群融合與親子互動需求為導向,客製化新住民專屬資訊課程, 辦理新住民免費實體及數位資訊教育訓練,協助新住民習得基礎數位應用知能與技 能,豐富數位生活品質,讓新住民邁向數位平權,建構臺灣多元友善與數位包容的 環境。 ( 五) 提升國際影響 國際合作是各國厚實研發能量與強化國家競爭力之主要策略,許多先進國家 皆以建構全球研發網絡為目標,布局重點區域、深化核心策略項目,以及國際人才 培育與交流之工作。透過在國際科研社群中的積極參與,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最 佳實踐和經驗,同時也能受益於國際合作和資源交流,促進國內科技發展和創新。 111 年度各部會共組成416 個國際重要合作團隊,參與重要國際會議2,489 場,並 簽訂了83 項重要國際合作。 國科會推動國際合作之目的在於增進國內學研界之國際化能量,提升臺灣科研 成就的能見度;另一方面也期望藉由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之合作,提升我學術研究 水平,促使國家科技發展政策加速達標。截至111 年底國科會已累積與42 國及3 個國際組織簽署128 項合作協定、備忘錄或其他合作文件。因應全球化趨勢調整設 置於亞洲、美洲及歐洲之18 個科技組,組成全球科研聯絡網,蒐集各國科技發展 資訊以利掌握新合作契機,積極開拓國際科技合作夥伴。 4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