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農業部配合農藥減量政策推動,由生產端開發整合性管理與監檢測技術及農藥 風險管理與評估,並鏈結上市前的監測與快檢技術,以多面向管控農產品食安風險, 共研發10 項食安技術,其中農藥殘留質譜快檢技術現已推廣應用至28 處快檢實驗 室,以充分把關蔬果交易前的安全性。另外,針對預防農損方面開發7 項災防技術, 應用於農作及水產養殖受雨量、氣溫、動物疫病與植物病蟲害等影響之災害預警、 即時災害通報系統及協助提供災後補償判定參考等,有助於提升農業災防能量,以 維護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 內政部針對入出境巨量資料進行整合分析,以篩選、過濾出更精準的可疑名單 與高風險名單,阻絕外人民來臺從事不法或恐怖活動、防範通緝犯潛逃出境。另外 運用蒐集之旅客訂位資料並結合移民署各應用系統之旅客資料,設計「多國籍陸人 預警」、「延遲未歸國人查詢」等2 項異常旅客風險預測規則,用以掌握大量出入 境人流中隱藏之風險旅客,提升國境安全防護與人流管理。 交通部在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發布顯著有感地震報告方面,目前可以在10 至15 秒以內完成自動地震定位作業,並在3 至5 分鐘左右即可透過傳真、行動電話簡訊、 電子郵件、電子報、166/167 電話語音、臉書「報地震」、地震測報APP 及災防 告警細胞廣播系統(PWS) 等多重管道迅速對外發布地震消息,提供各界地震相關資 訊。111 年度共採用200 餘個24 位元的地震監測站( 包括加速度、速度型等各型 地震儀器),以連續監測臺灣的地震活動,共完成地震定位逾13,600 件,發布有感 地震報告836 次,包括顯著有感地震184 次及小區域有感地震652 次。平均每筆 顯著有感地震對外發送之簡訊約500 筆,對象包括政府機關、防救災相關單位、重 大民生機構、學術機構及大眾媒體等。 在精進氣象雷達災防預警技術方面,為滿足氣象局強化降雨監測能力及各防救 災單位之作業需求,發展雷達10 分鐘QPE 技術,以每10 分鐘更新之頻率提供過 去10 分鐘QPE 產品,以更即時且更準確提供短延時強降雨系統之瞬時變化降雨的 時空分布資訊,提供極短時降雨預報相關作業之參考。整體降雨準確度提升10%, 改善效益高於原規劃之8%;另外,為強化山區遊憩安全,於111 年5 月1 日起針 對雙北地區3 處流域(臺北市雙溪、新北市大豹溪及虎豹潭)開始試行「山區暴雨 警示訊息」災防告警服務,強化短延時強降雨導致溪水暴漲之山區高風險遊憩區域 的安全警示,統計111 年針對3 個遊憩區,共19 次發布個案,90%個案伴隨溪水 暴漲,70%個案達到提早預警效益。 4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