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經濟部因應產業發展需求,持續協助國內企業延攬外國專業人才,111 年度共 吸引955 名海外人才來臺服務,以半導體、資通訊及電子電機等產業為主,提高國 內企業之創新研發能量或營運事業之擴充,進而增聘國內員工,並增加產值,對臺 灣之經濟發展具有正面效益。 衛福部專注於生技醫藥專業人才培育,111 年度培育病毒學專才2 名,培訓通 過病毒分子檢測、培養等能力試驗,協助病原檢驗監測與基因資料分析等防疫工作, 建立重要病原體基因資料庫;運用新資訊科技技術,延攬2 名碩士級人才投入農衛 禽類及動物流感資訊交換機制設計及建置。同時建立跨部會合作訓練模式,共同培 育人類與禽畜動物流行病學與田野調查防疫專才60 人次以上,以充實我國防疫量 能,鞏固未來合作訓練之基礎。此外,完成16 門生物安全主管繼續訓練教材及5 部硬體設備檢測影片,並輔導國內585 家持有、保存或使用第二級危險群以上病原 體及生物毒素之設置單位生物安全主管,完成基礎教育訓練並取得合格證明,提升 生物安全主管人員之生物安全及生物保全專業知能。 文化部擔任跨界共創橋梁,連結工業技術研究,媒合6 位藝術家進駐工研院4 間實驗室,與科研人員共創,成果發表於「藝術家進駐成果網」。建置新興科技藝 術人才孵化輔導平台,培育具潛力之科技藝術創作人才與作品,共輔導4 件創作, 成果與桃園市政府「2022 文化部X 桃園科技藝術節」聯合展出。透過文化科技跨 域講堂、文化科技實作工作坊及5G場域參訪研習等,培育國內專業人才382 人。 透過跨域應用內容製作,與各新興媒體科技公司交流合作,讓原本純粹製作內容的 人員,能多樣跨足新領域並進行創作,進行產業多工型人才培育。文化部推動辦理 之臺北時裝週援引倫敦時裝週的成功模式,與教育部聯手合作推出2 場次「校際展 演」動態時裝發表會,徵選出樹德科技大學、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及嶺東科技大學 4 所大專院校,分別於「2022 臺北時裝週AW22」同場競演,展出4 校共198 套, 101 位服裝設計院校學生的優秀作品;同時引入業界名人「業師機制」,協助臺灣 時尚設計相關院校學子得以就近參與國際性活動,深度參與時尚產業工作。另於臺 北時裝週共通平台舉辦Young Talent 1 場 新鮮秀、2 場次New Breed 新生代 品牌秀,藉由大秀實戰經驗培育臺灣設計新秀及接軌國際,將在地設計人才推向世 界舞台。 4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