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瞻創新 科研前瞻創新是引領未來國家發展的關鍵,而打造堅實的基礎科學是創新的根本, 據此得以應對日益複雜的挑戰。與此同時,社會需求是科研關注的另一重要領域,透過 致力於解決當前社會面臨的問題,並投入資源開發技術,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生活 品質從而促進社會發展。科研成果的擴散是實現前瞻創新的要素,藉由鼓勵將科研成果 轉化為實際應用,將可造福人們並激盪出全新科研創意。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將能有效 帶動產業創新,使其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並鼓勵發展新產品和服務,從而提高 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透過深耕基礎科學、布局社會需求技術、擴散科 研成果、引領產業創新及提升經濟表現,將可預期為社會創造更加繁榮的未來。以下就 111 年度各部會科研投入在深耕基礎科學、布局社會需求技術、擴散科研成果、引領產 業創新及提升經濟表現等面向之重要成果與效益分別說明。 ( 一) 深耕基礎科學 基礎研究扮演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根本角色,同時也反映國家對長期科技 發展的深遠布局。我國持續致力於推動基礎研究,鼓勵研究人員展開自由且不限主 題的原創性探索,並促進不同領域的跨域合作及對下一代前瞻科技的適切布局,各 項成果已經成為我國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石,為長期科研發展帶來無限可 能,重要推動成果彙整如下: 1. 重要科研論文發表 111 年度各部會在重要國內外期刊、研討會及專書論文之發表總數為 50,399 篇。其中國科會發表41,473 篇論文,鼓勵大學及研究單位投入包括自 然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等領域之自由探索型研究,並產出高 品質之研發成果,持續為我國基礎研究奠定良好基礎。 中研院持續朝全球頂尖研究方向邁進,在數理、生命、人文三大學組的多 個主題上展現出色的研究成果,包括生醫科技、永續發展與減碳技術、資訊安 全、微生物學、發育生物學、植物學、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哲學、臺灣史、 海洋史、社會學、政治思想史、近代史、原住民研究,以及客家文化等領域, 並發表了3,893 篇重要論文,其中有2,250 篇刊登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被 Web of Science (WOS) 收錄。 2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