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韌性永續—氣候對策 建構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農業體系研究 開發高效運用水資源,精準栽培調適農業生產 農業部 近年來全球受氣候變遷影響,我國對農業水資源及糧食安全更加高度重視,透過未 來氣候情境推估,可得知臺灣水資源已有明顯變化,例如乾、旱季越趨明顯、降雨集中 等,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農業部為顧及農民權益、維護糧食安全,在設定未來農業可 利用水資源減少10%情境下,開發節水栽培技術,結合在地氣候及降雨型態,設計複合 作物耕作模式,提升用水效率,以強化農業韌性。 作農民的後盾,節水技術整備待命 水稻為我國重要糧食作物,大部分生育階段需湛水栽培,為兼顧糧食供應穩定及提 升水資源利用效率,農業部透過科技研發,結合降雨型態、作物物候特性、氣象預報資 訊等,依據調整栽培管理模式、建立輪作技術等,提出多項節水解方: 1. 建立旱季雜糧雨季水稻的耕作模式:利用水稻臺南19 號早熟特性,將栽培期延後至 雨季,靠雨水灌溉,於6 月初插秧9 月中旬收穫,不使用田間灌溉水。 2. 開發夏稻冬麥輪作栽培技術:111 年實施後較慣行水稻兩期作可節水37.6%,每公頃 減少用水量9,569 公噸。 3. 開發乾濕管理交替模式:在維護既有產能下,根據水稻生理特性進行湛水管理技術改 良( 圖4-44),建立管理模式栽培曆,較慣行法節水15%以上,111 年一期作每公頃 減少用水量5,287 公噸、二期作每公頃減少7,849 公噸。 圖4-44 開發乾濕管理交替模式,有助於節省稻作灌溉水15% 20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