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韌性永續—災害防救 農業科技管理及產業化推動計畫 善用農業氣象服務,提升農民自主災害能力 農業部 氣候變遷下極端天氣影響農業生產,為確保產銷平衡及農民收益,整合作物生長及 氣象觀測資料庫,據以研發防減災技術及營造農業生產區防災體系等主動作為,由過去 消極救災轉化為積極防範,透過科技研發量能,強化災前即時預警推播與災中應變減災, 配合農業部災後農業保險的推動,建構完整災害應變及調適能力。 提供重要農業生產區精緻化氣象預報服務及防災因應作為 農業災前預警仰賴高密度及觀測品質之農業氣象站設立,農業部與交通部中央氣象 局跨部會合作,於全臺重要農業區設置176 個農業氣象站,並開發353 個重要農漁業生 產區精緻化氣象預報點位( 圖4-39),透過農業部「農作物災害早期預警平台」及「氣象 &農業防災APP」( 圖4-40),提供農漁民耕作及災害防範之利用。另編撰64 種作物防 災栽培曆,依據不同農作物之易受災害種類、致災門檻條件、防範措施、災害復原方法 及後續栽培管理要項等,將專家經驗與文獻資料結合,以圖文方式記錄,有助於作物栽 培與氣象災害防範知識的傳遞、流通及擴散,並辦理各項農業防災講習與農民學院課程, 有效提升農民對於氣象及防災資訊的瞭解與運用。 圖4-39 全臺353 個重要作物生產及漁業養殖區之精緻化氣象預報分布圖 20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