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

使用最少能資源,達到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兼具環境永續與產業發展雙贏的目的。透過 化工/ 鋼鐵產業合作,建立碳循環再利用場域實證技術,共同推動鋼鐵與化工產業跨域 資源整合應用技術,將煉鋼製程副產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值化學品,例如鋼 鐵廠將轉爐氣提供給鄰近的化工廠,化工廠就無需進口含碳原料,整體產業亦因此獲得 減碳效益。 研究團隊與中鋼公司合作,111 年度在中鋼小港廠共同建置臺灣首座「鋼化聯產」 實驗先導示範場域( 如圖4-23)。於場域中將合作驗證研究團隊所建立之三項關鍵技 術,亮點成果包括1. 二氧化碳捕獲及純化系統:年捕獲15 噸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純度 ≧99%。2. 自主二氧化碳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系統:可將鋼廠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直接轉化甲烷/ 甲醇。3. 電解水產氫系統:採用膜電解製氫技術,年產10 噸氫氣、氫氣 純度>99.9%。並促成中鋼公司投資2 億元建置轉爐氣捕碳工場,年減碳量可達4,900 噸。 未來展望 後續將持續與中鋼公司合作,加速鋼鐵與石化產業( 包括:中油、中碳、大連、聯 成等公司) 合作推動「鋼化聯產」示範應用,藉由本項先導驗證場域的成功經驗,吸引 更多對減少碳排放或對開發低碳源料有需求的業界投入。未來若納入碳稅考量,由CCU 技術開發的化學品成本,有機會較傳統石化提煉製程具競爭力,更可加速石化產業轉型 改用CCU 生產的化學品、促成產業升級轉型,並帶動我國建立新的產業價值鏈及產業 聚落。 圖4-23 中鋼小港廠區- 鋼化聯產實驗先導線工場 18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