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核能安全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強化科技人文 素養 科技協助文化普 及新增觸及人數 1. 於全臺各地辦理計82 場次原子能相關科普知識宣傳。藉由辦理科學營 等科普活動,以推廣核能及輻射相關科普知識,並延伸至偏鄉及多元族 群。 2. 為擴大在校學生對於輻射的認知及興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開設輻射安 全通識教育課程,111 年度修課學生213 人。 3. 計辦理4 場次地方政府輻災防救講習,共101 名學員參與。 布局社會需求 技術 法規形成或調適 數 1. 為精進放射性物料管制的技術規範與安全基準,完成法規研修訂及訂定 各1 項。 2. 建立「我國既存性曝露管理規範建議書」1 份,作為我國未來施行既存 曝露管理之重要參據。 3. 完成「非密封放射性物質之輻射防護安全規範草案建議書」1 份,供國 內非密封放射性物質業者之輻防管理參考。 提供政策建議或 重大統計訊息數 產出5 項決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可供管制機關作為決策或政策制定之依 據。 提升國際影響 重大國際會議參 與 辦理臺美、臺日交流會議各1 場,以提升國際能見度。 國際會議發表及 國際合作鏈結 發表國際會議36 篇及簽訂國際合作2 件,以提升國際能見度。 永續環境資源 海域樣品放射性 核種分析 1. 完善國土海域輻射資料庫,計檢測378 件,以提供政府施政決策參考。 2. 完成111 年度每季核三廠周遭環境試樣作業及樣品前處理計測分析,取 樣樣品量共82 件、第二至四季牡丹水庫水樣及牡丹給水廠水樣總貝他 核種分析,樣品量共36 件、恆春鎮農會提供在地農特產品放射性含量 檢驗分析及說明共32 件樣本。 韌性社會基礎 設施建置維運 及研發 強化供應鏈韌性 技術發展數 1. 完成應變資訊平台即時環境輻射偵測資訊顯示功能,與遙控載具影像匯 入功能,可使輻應隊成員於遠端即時取得環境輻射數據及監看遠端無人 輻射偵測平台運作狀況。 2. 完成臺灣建物資訊資料庫轉換模組,與桃園國際機場、新北市政府、台 中國家歌劇院、台南永樂市場及高雄巨蛋購物廣場等五個區域放射性物 質擴散案例模擬,並顯示於地理資訊平台,根據模擬運跑結果,可作為 輻災整備與應變之參考。 3. 完成中心展示室室內硬體建置,運用於辦理輻射應變技術隊訓練1場次, 及製作訓練課程影片,作為輻應隊年度訓練及第一線應變人員實作訓練 之場所。配合訓練製作輻射應變技術隊訓練教材影片1 份。 4. 以「中國大陸F 核電廠發生INES 5 級之事故」情境想定,提出「境外核 災情境與演練腳本」相關研擬建議,完成境外核災演練腳本一式。 5. 日本、南韓、中國等鄰近國家之核子保安卓越中心相關資料,完成我國 核子保安卓越中心建置藍圖的概念與草案及「111–112 年核設施核子保 安作業精進研究111 年度期末報告」。 6. 完成2020 年NTI 核子保安評比中,放射性射源保安評核(Radioactive Source Security Assessment) 方法研析之初步結果。 7. 建立北部備援實驗室與擴增國人本土染色體雙中節背景值分析資料庫, 當發生輻射意外事故時,可提供準確之劑量分析數據,作為後續醫療處 置之重要參據。 55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