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二、重要量化指標統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深耕基礎科學 重要科研成果 之發表數 在運輸事故調查實務中發掘重要或可深入探討之主題,並將研究成果撰寫論 文於國內運輸安全相關研討會發表分享。論文主題包括:大客車動態模擬分 析與煞車控制之研究、以WRF–CFD耦合方式重建NA–706 飛航事故風場、 應用計算流體力學探討NA–706 事故潛在天氣危險因子、Tensile strength of fi l let welded T joint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of flange、 基 於 EN13749 比較兩種形式轉向架之研究、弓網系統之關鍵參數分析研究、眼動 儀於鐵道事故調查駕駛員明適應與物件偵測應用、國道客運駕駛疲勞問題之 研究等。 深耕基礎科學 重要科研成果 之發表數 111 度完成各式研究報告共22 篇,議題包括:運具紀錄器年度普查、各式運 具紀錄器解讀、國內外水下打撈能量調查、重大運輸事故之現場測繪、水路 駕駛疲勞與班表風險評估分析、航空、水路、鐵道及公路運輸安全自願報告 刊物等,其成果可回饋於重大運輸事故調查技術之精進與程序之改善。 擴散科研成果 產學合作、學 界成立新創團 隊數 與參加運安會科技計畫之學界組成研究團隊,包括:水下偵蒐團隊( 台大工科 海洋系所)、計算流體力學研究團隊( 台大機械系及台大大氣系WRF 研究團 隊)、鐵道多體動力學分析研究團隊( 北科大車輛工程系)、運具碰撞有限元 素分析研究團隊( 陽明交大機械系)、大車動態模擬分析研究團隊( 北科大車 輛工程系)、水路駕駛疲勞與班表風險評估分析( 開南大學空管系) 等,扣合 所設定之建立多模組( 航空、水路、鐵道及公路) 運輸事故調查能量計畫目標。 創新人才培育 國內專業人才 培育人數 著重現職同仁專業職能之強化及深化,主要為培養運輸安全調查人員及運具 紀錄器解讀調查員。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 一) 建立多模組運具紀錄器解讀能量 1. 建置即時操船模擬系統REMBRANDT,配合海事事故資料分析系統MADAS,建立 更完整之資料整合平台。 2. 完成建立鐵道列車紀錄裝置資料庫平台,包含所有鐵道業者所屬列車及列車上紀錄 裝置相關資訊整合平台。 3. 以新一代陣列麥克風於臺灣東部海域進行飛航紀錄器水下定位發報器之實海實驗並 研討精進定位之辦法。 ( 二) 促進亞太地區運具紀錄器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 1. 參與亞太事故調查工程論壇,持續就飛航紀錄器解讀、事故現場精密測繪技術、調 查工程鑑定等經驗分享與交流,強化與會國之間合作關係。 2. 與加拿大運安會就鐵道事故調查技術與工程鑑定能量進行視訊會議,由加方就影音 紀錄器入法、調查技術與法規、工程技術需求等進行經驗分享,以期提升運安會事 故調查與工程能量。 53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