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 一) 整合海洋科研資訊 透過長期掌握水文資訊,建立太平島周邊海洋數值模式並加以應用,提供精準及完整 的資料以利氣象預報、航行安全、救難救援等用途。此外,持續整合各目的事業機關資料, 建立國家海洋資料庫,綜整海洋科研資料,提供權責機關及學研界海洋環境資訊,以促進 研發效能與智慧海洋大數據應用分析價值。 ( 二)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經過開發與測試三種超解析度成像模式,並且找出較最適用於Sent inel –1 影像的方 法:Meta–RCAN。接著,開發水陸邊界判釋AI 模組,使用已提升解析度之Sent inel –1 影像來直接產製接近SPOT 解析度等級之水陸邊界,其平均準確度可達90%以上。蒐整與 調查臺灣四周海域自然環境資料與資料庫建置構想等,供相關研究領域參據及引用。 ( 三) 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111 年10 月2 日至8 日至小琉球外海進行實海錨碇發電試驗,並順利完成所設計之 錨碇系統,於7 月15 日辦理台灣海洋綠能永續研討會及10 月20 日辦理建構臺灣海洋能 產業鏈– 完善產業供應能量線上研討會1 場,於12 月16 進行國家海洋研究院成果發表, 即雙浮游式黑潮渦輪發電機陣列之系統動態分析初步自行研究及海洋能供應鏈盤點建構與 營運策略研析成果。除此,於4 月1 日完成申請洋流發電裝置– 台灣新型第M62511 號專 利證書及9 月21 日完成申請洋流發電裝置– 台灣發明第I 778856 號專利證書;藉由整合 機械設計、海洋工程、環境監測等科學研究領域,整合產官學研合作發展洋流能應用,建 立洋流能發電本土化關鍵技術能量。 ( 四) 提升海洋研究發展 檢視臺灣海洋能相關生產鏈之組成,並針對產能供應進行相關訪談。並召開兩次海洋 能供應鏈研討會議,分享與瞭解當前狀況;提出國內海洋能產生供應鏈樣貌與能量,提供 後續研擬強化產業發展之策略;藉由收集國際產業鏈概況,檢視臺灣產業建構之缺口,並 提供強化發展的建議作法或路徑;協助建構國內完善的海洋能生產供應鏈與發展策略。降 低海域船舶排放對空品影響策略研擬案所完成之正式研究報告,可作為我國海域船舶排放 管制施政參考。 46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