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究,有助支持用戶立足於國際學術與前沿科研領域。另,國輻中心持續建置與開 放TPS 光束線實驗設施,111 年完成TPS 15A微米晶體結構解析及TPS 39A奈 米角解析光電子能譜基本建置,並開放TPS 31A奈米X 光顯微術供用戶使用。 (7) 災防科技中心持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開發災防科研關鍵研究成 果,協助各級政府強化災害防救作業效能,以及提供隨時可及與有感的防災資訊 服務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111 年完成33 項災防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支援公 私部門災防任務及業務推動等諮詢服務約70 件數,以及自主研發建置的「災害 情資網」已彙整各災害業務主管機關超過620 類巨量災害監測資訊,聚焦不同 災害情資並快速掌握預警資訊及災情重點呈現。另於災害應變期間,參與中央災 害應變中心「情資研判」之運作,提供中央與地方政府即時災害情資服務滿意度 超過99%。 (8) 法屬波里尼西亞的大溪地地面站於111 年年1 月3 日加入接收福衛七號衛星資 料行列,50%掩星觀測資料可在半小時內傳到中央氣象局,或在一小時內遞交, 供資料同化作為氣象預報使用,臺灣附近的演星觀測平均資料延遲已由70 分鐘 縮短至28 分鐘。福衛七號亦提供50%以上太空天氣同化所需觀測資料,促成 臺灣太空天氣現報與預報模式的建立,使臺灣成為具太空天氣現報與預報能力的 國家,為目前繼美國太空總署(NASA),第二個能預報太空天氣的單位。未來也 將提供相關資訊給飛航組織,提升飛航安全。 (9) 福衛五號111 年支援國內外緊急災害防救與應變分析,共計提供114 項支援、 52 個災害事件點位排程取像並進行取像269 次,並針對烏俄戰爭取像計有16 個戰爭事件點位共取像224 次,滿足國內外不同使用者、學術研究、政府內政 與國安等單位的任務需求。 ( 三) 營造人才沃土,厚植臺灣科研人才資本 1. 強化全階段育留攬措施,活絡跨域人才發展,蓄積我國科研實力 (1) 針對各研究職涯的科研人才提供多元之國際交流補助措施,涵蓋碩博士生、博 士後研究、研究人員、學者以及團隊,以強化科研人才國際流動及赴國外研究 ( 習) 經驗,提升國際競爭優勢,111 年度計有74 名博士生及29 名博士後研究 人員赴國外研究、103 名科研人員出國短期研究、181 名國內學者專家出席國際 會議、840 名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等。 43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