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永續環境資源 • 加速循環科 技發展 • 環境保護技 術應用效益 • 長期生態維 護 1. 就我國需求推動土地資源、水資源、都市化與環境變遷、生態系統服務、 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永續海岸與社會、永續消費與生產及低碳社會等永 續發展核心研究課題,強調臺灣在地問題與需求及提升人文社會科學參與 能量,強化永續議題之跨領域研究(Trans–Discipl inary Research, TDR) 實踐,結合自然、人文社會科學及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嘗試以知識到行 動(Knowledge to Action) 為願景,透過TDR 找出可解決永續發展需求 的解方路徑(Pathway),111 年度共補助21 群團隊,含新進人員、年輕 學者等總子計畫共計110 件。 2. 另建置第三代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整合平台建置與上線服務, 強化氣候推估資料之對外服務,以及深化各領域之研究,並提供外界最新 之氣候變遷資料下載與介接;推估資料除提供學術研究計畫外;累計至111 年11 月已提供1,968 件氣候服務。 3. 為了減緩暖化危機,風電在全球正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對生態帶來了不可 忽視的衝擊。補助計畫團隊聚焦臺灣在面對全球暖化時,積極投入風力發 電等再生能源開下,如何透過對生態的理解來消彌綠能開發與生物多樣性 保育間之衝突並尋求解方。成果也提供國際在此議題上的新觀點,特別是 蝙蝠多樣性與活動量更高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研究突破皆有利於相關研 究單位或民間廠商日後大規模應用於相關調查或監測。亦首度以量化方式 呈現風電開發對臺灣蝙蝠的衝擊,並將重點結果呈現給相關風電商並進行 溝通,尋求改善方式。也期以藉由科學基礎研究結果,提供環境部與海保 署擬定風電開發相關之生態調查規範時之建議。若能進一步的實務應用可 望大幅降低風電開發與野生動物保育間之衝突。 創新人才培育 • 提供海外人 才就業管道 • 延攬人才投 入學研及產 業成效 1. 111 年度共核定補助103 名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出國研究與研習( 包 括博士生74 人、博士後研究人員29 人)、103 名科研人員出國短期研究、 181 名國內學者專家出席國際會議、840 名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等。 2. 111 年核定補助延攬科技人才2,381 人次。 提升國際影響 科技發展強化 國家安全 1. 輔助任務型導向團隊赴國外研習:111 年度核定補助11 個( 總計執行中18 個) 國內團隊前往國外世界級公私立研究機構研習交流。 2. 補助學者提升國際影響力( 拋光計畫):111 年度核定補助14 件計畫,總 計執行中計畫為29 件。 3. 簽署9 件科技合作合約:臺美半導體合作備忘錄及執行協議、臺波(NCBR) 科學與技術合作協定及歐盟大型專案跨多邊合作瞭解備忘錄(MOU)7 件。 深耕基礎科學 重大研發成果 111 年我國SSCI 發表6,311 篇,A&HCI 為343 篇,SSCI+AHCI 為6,654 篇 推動性別平權 • 打造性別平 權環境 • 鼓勵女性投 入科研活動 於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等學術領域推動「性別與科技研 究計畫」,111 年共補助35 件,期增進科技領域之性別相關議題研究,並提 升國內科技研究人員之性別敏感度。111 年度徵求重點主題包含資訊與通訊科 技發展評估之性別研究、提升女性經濟與社會力等8 項主題。 為鼓勵因生產或家庭照顧而暫離科研工作之女性回歸科研行列,並期改善科 研領域女性人才流失之管漏現象,推動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 畫,107 至111 年共補助674 位女性計畫主持人,據統計其執行本計畫後, 於108 至111 年,累計已有173 人次獲核國科會常態性之專題研究計畫,培 育女性研究人員重回科研行列。 43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