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達成效益說明( 質、量化效益並呈) 創新人才培育 延攬人才投入 學研及產業成 效 5. 於111 年9 月14 日與9 月21 日舉辦跨域行銷教育訓練,總參與人數為 301 人,此外更於同年11 月24 日由黃心健老師及范勝翔攝影師指導分享 VR、XR應用經驗與國際趨勢;透過跨域應用內容製作,與各新興媒體科技 公司交流合作,讓原本純粹製作內容的人員,能多樣跨足新領域並進行創 作,進行產業多工型人才培育。 6. 臺北時裝週援引倫敦時裝週的成功模式,與教育部聯手合作推出2場次「校 際展演」動態時裝發表會;徵選出樹德科技大學、輔仁大學、實踐大學及 嶺東科技大學4所大專院校,分別於「2022臺北時裝週AW22」同場競演, 展出4 校共198 套,101 位服裝設計院校學生的優秀作品;同時引入業界 名人「業師機制」,協助臺灣時尚設計相關院校學子得以就近參與國際性 活動,深度參與時尚產業工作。 7. 匯集全國最優秀設計新生代於臺北時裝週共通平台舉辦Young Talent 1 場 新鮮秀、2 場次New Breed新生代品牌秀。藉由大秀實戰經驗培育臺灣設 計新秀及接軌國際,將在地設計人才推向世界舞台。 保障人民福祉 促 使 人 民 安 心、安全之推 動成效 推動新興科技在文化資產及文化場館管理與防災的相關應用,完成示範場館管 理及防災設備及系統規劃及施作,包括:1. 國立臺灣博物館徐州庫房智慧環 控基礎設備及感測器之裝設、鐵道部園區智慧輔助防災系統之整合及施作、 2.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空調監控系統改善、3. 國立臺灣文學館環境偵測 器、4. 國立臺灣美術館建築照明環控系統、5.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 歌分館擴增智慧防災系統。 推動性別平權 培育女性研究 人員樹 文化部推動文化科技相關工作,計19 位女性研究人員投入參與。 強化科技人文 素養 打造文化平權 社會體系 1. 文化部透過各項文化科技推廣方式,如3D掃描及科學數據開放、線上展覽、 虛實整合動畫、AR/VR/MR沉浸式展覽、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等,運用科 技協助文化普及新增觸及人數計358,314 人。 2. 兩廳院「OPENTIX藝文圓夢之旅」支持偏遠國中小學就地欣賞或線上零距 離欣賞表演,由北北基擴展至其他縣市,包括屏東、高雄、嘉義、雲林與 台東地區偏遠國中小學等共1,268 名參與。 3. 國家交響樂團NSO優化與推廣專為長者設計的「愛樂實驗室App」,自 111 年3 月正式上架至12 月底,達4,000 次下載數,製作音樂節目39 集, 下載聆賞次數達86 萬人次;並串連英國曼徹斯特音樂輔療團隊、臺北市立 聯合醫院,前往屏東、高雄、雲林、臺南日照中心推廣,培育輔療人才13名; 以及提出成果報告,諮詢專家認為,音樂輔療對於認知障礙長者之認知功 能、情緒穩定有明顯幫助,甚至減緩認知功能惡性速度。 4. 國臺交建置數位互動學習「NTSO音樂智趣+」網站,以管樂器為主題製作 8 門互動課程,推廣至教育雲網站,將古典音樂知識傳遞社會大眾。 5. 為促進影視聽文化資產文化進用,提供偏鄉及離島居民認識我國經典數位 修復電影之管道,「天涯海角電影院」策畫六部7 場次臺灣出品與「家庭、 生活、記憶」有關的經典修復電影,參與人次為1,254 人。 37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