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文化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績效指標類別 績效指標項目 重要質化效益說明 擴散科研成果 研發成果擴散 1.「AI 辨識與雲端IP 服務」AI 辨識導入:為辨識新聞影音資料庫中出現之人 物與物件,藉由AI 分析引擎,找出影片中人物與物件之特徵後,記錄於資 料庫中,藉此豐富原有影音資料庫之Metadata,在搜尋時可找到原先未 完整建立之人物或物件資料,讓原有影音資料庫有活化之可能。 2. 透過新型態5G科技的導入,帶動影視音內容IP 展演加值服務,強化文化 與科技展演合作生態,並引動影視音內容深度體驗,創造民眾有感的展演 服務,促成3 案次5G影音展演創新應用方案之場域實證,及4 項次5G 新形態展演技術解決方案驗證。帶動場域營運主、電信業者、內容業者、 系統整合業者、策展業者、硬體設備商等跨域合作,促成場域升級,並優 化民眾體驗深度,實證各項5G展演科技應用(AR即時虛實疊合顯示影像、 4D容積捕捉、浮空投影…等),逐步翻轉內容創造、優化製播流程、加值 展演商模,逐步打造科技展演產業生態系。 引領產業創新 帶動產業成長 辦理「服飾品國際買主採購洽談會」,行銷推廣27 家臺灣品牌,同時於展場 內設置直播間,提供品牌打辦理品牌發布會及訂貨會;共辦理直播商洽1,223 場次,促成149 位國際買家參與展會,為產業創造國際接單及產業相關衍生 效益達5.1 億元。 提升產業競爭 力 1.《36 題愛上你》:開創「先網後視」的製播模式,與國內各大OTT 平台合 作,以直播搶先看的方式,前期先創造出網路流量,之後再在電視播出後, 給合VOD上架在各OTT 平台上,創造出電視結合新媒體加乘的龐大效益, 真正完整的實現了節目IP 的一元多用。而節目內容加入了跨領域的內容, 協助了包括電影、舞台劇,眾多的影視藝術作品進行內容宣傳,為其他領 域的影視內容,創造出龐大的宣傳經濟效益。 2. 補助公視開創新型態展演模式與創新技術應用,如拍攝《楊麗花的故事》, 利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既有的典藏資源,以現代創作者的視角,重 新賦予影像新的閱讀性和時代意義,並結合線上線下活動,開發新型態展 業模式。 此外更透過XR、VR與360 相機等創新技術製作優良作品,如採用XR技術與 空拍機拍攝之視覺/ 體感綜合體驗影像《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浪遊群 山》,帶動產業成長及提升競爭力。 提升經濟表現 促進投資 自110 年起至111 年累計帶動業者於影音內容產製、展演技術及場域之研發 等相關投資達新臺幣3 億元。 創新人才培育 延攬人才投入 學研及產業成 效 1. 扶植9 件科技藝術作品,有狠劇場《穿越霧中》、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 賽博格》、超維度互動《遊林驚夢:巧遇Hagay》、莎妹工作室《父親的 錄影帶》、陳乂工作室《鎏Current/y》等;成果分別於國美館、歌劇院、 華山文創園區、空總等地呈現。 2. 本部擔任跨界共創橋樑,連結工業技術研究,媒合6 位藝術家進駐工研院 4 間實驗室,與科研人員共創,成果發表於「藝術家進駐成果網」,並獲選 於「2022 臺北白晝之夜」、「2022 文化部X 桃園科技藝術節」、「2023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展出。 3. 建置新興科技藝術人才孵化輔導平台,培育具潛力之科技藝術創作人才與 作品,共輔導4 件創作,成果與桃園市政府「2022 文化部X桃園科技藝術 節」聯合展出。 4. 文化部透過文化科技跨域講堂、文化科技實作工作坊及5G場域參訪研習 等,培育國內專業人才382 人。 36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