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科技施 政目標 執行策略 預算數 ( 千元) 預算數占 機關整體 科技經費 比率(%) 執行數 ( 千元) 執行成果與效益 O3 普 及智慧 型文化 公共服 務,促 進文化 近用與 平權 O3KR1 打造智慧博物館,增強 體驗模式,並強化文化場館的遠 距擴散效應,預計打造智慧博物 館,增強體驗模式,並強化文 化場館的遠距擴散效應,推動5 個博物館公共服務升級,推廣與 整合線上共創與策展平台,以提 高文化近用並落實文化平權。 O3KR2 推動藝文場館的科技升 級,降低近用門檻,並發展多元 體驗模式,預計驅動文化公共服 務設計革新,提出具系統性的 公共服務創新方案,協助至少5 處文化公共服務場域提升服務體 驗或轉型,並提升服務使用者人 數至少1 萬5,000 人次或服務 滿意度優於前一年5%以上;優 化與推廣針對長者照護所設計的 「愛樂實驗室App」,制定合 宜付費機制,提供使用者數據分 析1 份,並串連醫學等跨領域專 業,評估音樂輔療成果,產出1 份具醫療專業角度之成果報告; 建置「音樂智趣+」學習平台, 開發音樂線上數位互動學習課程 3 門,對象為偏鄉學子,全面推 動音樂欣賞之普及。 O3KR3 促進文化資料開放,增 進文化素材的公共服務及多元活 用,預計新增台灣數位藝術資 料庫至少150 筆,持續累積國 內外具代表性之科技藝術作品、 人才、研究與國內外最新趨勢資 訊;修復8 部影片,高階掃描 50 部影片,擴充臺灣電影數位 博物館內容500 筆,瀏覽人次 達5,000 人次;促進智慧博物 館文化資料開放,進行重要典藏 檢測並完成4 項主題研究。 10. 已完成促進文化資料開放, 進行重要典藏檢測並完成主 題研究,開放素材運用。包 括: (1)進行主題研究4案,包括: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然 史主題博物館臺灣本土 文化生態議題科學研究;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保存科學照明分析實驗 計畫( 色溫主題研究);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 館─考古學主題研究及 實驗分析計畫;國立臺灣 美術館─油畫科學檢測 保存研究。 (2) 開放科學數據1,112 筆: 國立臺灣博物館712 筆 ( 動物及植物標本、布袋 戲偶文物)、國立臺灣史 前文化博物館400筆( 考 古遺物及遺址)。 (3) 檢測重要典藏215 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 館200 筆( 考古遺址及 遺物)、國立臺灣美術館 15 筆( 李梅樹油畫)。 (4) 開放3D掃描技術與成果 129 筆:國立臺灣歷史 博物館59 筆( 器物類文 物)、國立臺灣史前文化 博物館70 件( 考古遺物 60筆、遺址環境10筆)。 11. 完成5G技術科技互動作品 〈你的肢體笑顏將是我的全 部〉、〈福朗提爾壹號〉及 〈光的時間量子〉共3 件。 353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