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科技施 政目標 執行策略 預算數 ( 千元) 預算數占 機關整體 科技經費 比率(%) 執行數 ( 千元) 執行成果與效益 O2 以 文化想 像帶動 科技創 新研發 O2KR1 強化文化科技相關研 究、教學與發展,預計針對新興 科技發展對傳統影視音產業之通 路、行銷、產製等各面向影響, 分析實際案例並結合相關數據進 行研究,產出研究報告 4 篇。 O2KR2 驅動藝文前瞻新思維, 鼓勵新型態展演模式的應用合 作,預計辦理1 場旗艦型國際 科藝跨域科技藝術展,邀請國內 外具代表性之科技藝術作品,搭 配新型態科技藝術實驗性展演, 參觀達30,000 人次;辦理台灣 國際藝術節NTT–TIFA,預計引 進臺灣首演之節目至少4 檔10 場次,觀眾人數2,500 人以上, 表演結合浮空投影、機械裝置、 人 體 感 測、 數 據 演 算、AR、 VR、即時影像等,鼓勵更具實 驗性、原創性的作品產出。預計 辦理科技藝術國際論壇暨交流展 3 場200 人次,邀集國內外策展 人、科技藝術家交流對談。 O2KR3 推動新興科技在文化資 產保存活化的相關應用,預計 辦理實驗性多感官體驗建置案1 式,衍生應用典藏品數位資料, 研發新型態展演;預計辦理國樂 未來式—科技展演2 場次,吸引 3,000 人次以上觀眾數,運用科 技、多媒體等多項技術將傳統表 演藝術的原生態風貌,成為演出 前與演出後的延續與連接,擬演 出劇碼如《天路150之馬偕》、 《撼山河》;預計打造京劇虛擬 代言人IP,以國光劇團經典代 表作結合科技創新應用進行轉譯 產出跨域創作6 場次,透過實 驗性轉譯演出,強化觀眾身歷其 境體驗,元素亦可重複運用於其 他劇碼創造最大效益;推動新興 科技在文化資產及文化場館保存 災防的相關應用,完成6 間示 範場館防災設備及系統規劃及施 作。 181,557 18.1 178,192 1. 國美館辦理國際科技藝術大 展「科技斡旋・亞洲觀點」, 邀請美國策展人古納蘭•納德 拉罕與臺灣策展人曾鈺涓策 畫,引介包括虛擬實境、擴 增實境、AI 人工智慧、深度 學習仿真模擬軟體等科技作 品,同時呈現基礎科技衍生 之聲音裝置、人聲創作與動 力機械雕塑等創作。參觀人 次約32,238 人;配合展覽辦 理國際論壇及專家導覽,活 動參與人次總計約176 人。 2. 國美館完成實驗性多感官體 驗 建 置 案1 式, 辦 理「 劉 國松的太空宇宙– 多媒體互 動展」展覽,參觀總人數達 8,614 人次。 3. 歌劇院臺灣國際藝術節本年 度以「改變視角的觀看」為 主 題, 共 規 劃5 檔 節 目, 配合我國疫情及邊境管制影 響,原演出改採影像及展覽 形式,藝術節改採國內跨域 新創節目為特色,共舉辦24 場演出、4 檔展覽、3 場影像 播映、5 場講座及工作坊, 合計觀眾共5,336 人次。 4. 歌劇院辦理國際論壇暨交流 展,邀集國內外表演藝術策 展人、科技藝術家交流對談, 包括被譽為「劇場魔法師」 的加拿大導演羅伯•勒帕吉於 中劇院線上對談;日本新媒 體藝術家梅田宏明辦理專業 舞蹈大師班及講座;比利時 劇場導演呂克•德維特解說南 非藝術大師威廉•肯特里奇攝 影及影像翻轉、劇場投影設 計手法。3 場講座共計233 人次。 34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