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傅約翰(Duncan, John F. R. ) 先生、許文泰先生及竇依仁(Oran Doy le) 先生加入 研究團隊,為中研院帶來新的研究能量,提升國際視野與廣度和在國際學界的能見度。 然傑出人才延攬面臨全球激烈的競爭,近3 年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中研院 仍持續努力強化自身軟硬體設施,推動重要研究計畫,提升國際能見度,打造「中央研 究院」為一國際學術界重要品牌,以吸引頂尖學者。如無法專任於中研院,仍能以部分 的時間至中研院從事學術研究及活動。另中研院亦積極思考以共同執行研究計畫方式, 提供合聘學者更充分的研究資源,於院內推展重要研究主題,截至112 年3 月止,國 內各大學合聘中研院研究人員人數為335 人。另為延聘國內外特有領域或傑出之學者 專家,來院客座訪問,並參與重要研究、管理工作及學術發展規劃,則訂有「中央研究 院延聘顧問、客座專家及學者作業要點」,以拓展研究領域,提升國內學術研究水準, 進而帶動國家整體學術發展,截至112 年3 月止,共延聘顧問、客座專家及學者31 名。 2. 人才培育 人才培育需長期耕耘,若能在學生時期有適當的養成,當可事半功倍。中研院的研 究環境與學術能量堪為國內翹楚,可為年輕學子提供學習機會。然而,中研院屬性與大 學不同,除研究人員在大學兼任或合聘可協助其培育學生外,另則經由與大學合辦學程 的方式合作,長期投入對學生之培育。其中為提高國際學生來臺攻讀學位之意願,中研 院自91 年起與國內大學合辦國際研究生學程( T IGP),全程以英文教學;目前學生分屬 47 個國家,外籍生占全體學生人數62%。 中研院對於高階教育及科研人才的培育也不遺餘力。自85 年起辦理「博士後研究 學者培育計畫」,延攬具學術潛力之博士後學者,以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厚植博士後研 究人力,111 年核定95 名博士後研究學者,參與各項研究工作,並由學術導師之訓練, 得以養成各領域優秀人才,精進研究水準或至大學執教以達人才培育之任務。並辦理 「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人選培育計畫」,協助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學系具博士候選人資格 之研究生完成博士論文,藉此鼓勵年輕人以學術研究為終身職志,以厚實國家之研究量 能,111 年核定27 名國內外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生,至中研院撰寫其研究論文。 此外,亦與國內各大學合作開辦具前瞻性且符合當前國家科技、產業政策與社會發 展所需之跨領域國內博士班學位學程,現有150 名博士在學生,已培育159 名畢業生, 並積極掌握其畢業後之出路,多數均能學以致用,於學術或產業專業領域貢獻所學、回 饋社會。再者,中研院十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人才培育,自92 年起與清大合作 辦理「中國研究」學程,開創具有臺灣特色的中國研究,目前共有25 位在學生。102 3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