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環境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三、科技研發績效對機關總體施政之貢獻,以及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環境部結合國際環境議題及科技發展趨勢,持續推動前瞻科技對環境管理的應用,如:推 廣綠色化學安全替代科技資訊導入產業鏈,促進符合綠色化學原則減少毒性化學物質使用、運 用智能監測,推動環境感測物聯網,建立自動感測技術,搭配物聯網互動式資訊系統,創新感 測技術、研析及推動適用於我國化學物質管理之動物實驗替代方法、健康影響評估及流行病學 研究等。並與跨部會維持密切合作,同步擴大資源及成果效益。環境部歷年來投注眾多心力於 環保創新科技研發相關項目,成果貢獻如:研析以綠色新興環境用藥取代傳統環境用藥可行性、 建置環境用藥大數據分析資料庫整合系統、建立高風險化學物質之安全替代化學物質搜尋、評 估及篩選作業流程等。除前述階段成果,環境部前瞻計畫積極拓展物聯網發展科技輔助環境治 理之成效,期引領臺灣成為全球環境科技治理之標竿國家,並將經驗輸出分享至全球各國。 ( 一) 技術創新: 1. 透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食品安全高風險異常廠商偵測模型,採用圖特徵表示學 習(Var iat ional Graph Auto–Encoder, VGAE) 提取廠商與化學物質互動特徵, 再經由自監督式學習(Sel f–Superv i sed Lear ning, SSL) 與深度支援向量資料描述 演算法(Deep Suppor t Vector Data Descr ipt ion, Deep SVDD) 進行偵測及 勾稽異常行為廠商,聚焦關鍵廠商,預警高風險廠商。 2. 結合標籤技術、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 i se Resource P lanning, ERP) 及區 塊鏈,提供廠( 場) 化學物質交易資料寫入雲端表格或區塊鏈儲存、資料查詢系統, 以簡化企業繁複申報程序及行政負擔與成本,串聯化學物質流向資訊,提升資料連 結度,完成概念性驗證及建立示範場域。 3. 建立水生生物急毒性整合型測試評估方法,有效減少登錄業者執行生態毒理動物實 驗之需求及實驗動物使用量,符合動物福祉且節省傳統動物實驗所需時間及成本, 加速化學物質危害篩選。 4. 完善監測數據來源正確性,結合本署環境資料開放污染防制資料集、大氣資料集, 空氣品質指標(AQI )、細懸浮微粒資料(PM2.5) 提供民眾空氣品質預報資料,民眾 於環境即時通App 中開啟環境警示通知設定,主動推播8 項服務通知,包含警特報 通知、空氣品質預警通報/ 沙塵預報、臭氧預警、颱風預警、低溫特報、土石流警戒、 地區淹水警戒及豪( 大) 雨特報。環境開放資料及作業推播達272 萬4,246 則主動 推播通知訊息。 33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