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目標 子目標 策略 達成情形 目標四 升級智慧 生活,實 現安心社 會 子目標1. 發展健康 與照護 策略4. 精進食品科技防 護網絡( 主:食 藥署,協:中醫 藥司、國衛院) 4. 為推動RWD/RWE 之應用,公告「使用電子健康照護資料執行藥 品流行病學安全性研究指引」,使業界於應用RWD/RWE 執行藥 品安全性研究有所依循,並完成「大數據應用之智慧醫療器材開發 現況及法規管理對策」,藉由蒐集分析國際間有關智慧科技醫療器 材上市前審查制度相關資訊,檢視臺灣現行規範內容與國際管理現 況,歸納各界經驗並推廣既有成功模式,以提升臺灣智慧醫療價值 鏈。發展適合用於評估基因檢測成本效益的方法學及相關指引,並 完成「多基因檢測平台應用於早期乳癌病人之成本效益評估– 以 EndoPredict 為例」及「國際醫療科技評估組織評估精準醫療之 方法學探討」2 項研究報告,以作為日後執行相關醫療資源配置及 給付效益評估的參考。 5. 確保衛生安全環境整合型計畫(3/4): (1)111 年6 月1 日實施公告之臺灣中藥典第四版及出版英文版, 收載394 個品項個論,包含355 項中藥材、30 項中藥材飲片 及9項中藥濃縮製劑之品質規範,提升臺灣中藥典國際影響力。 (2) 發行JTCM期刊,臺灣第一本被SCIE 收錄之中醫藥學術期刊, 111 年IF 為4.221。 6. 完成山茱萸等10 種中藥材市售品農藥殘留檢測作業,提出其建議 農藥殘留管理限量值,供本部訂定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 草案) 參考,精進中藥材品質管理措施。 7. 建構食安風險評估模式: (1) 完成彙整人類流行病學、動物試驗及ToxCast 高通量體外細胞 試驗,辨識PFOS、PFOA、PFHxS 及PFNA之共同不利效應 與途徑。基於人類流行病學與動物試驗,四個全氟烷基物質可 共同造成肝、免疫及生殖效應,而PFOS、PFOA及PFNA可 引起發育效應;基於ToxCast 高通量體外細胞試驗,PFOS 與 PFOA可活化PPAR及內分泌途徑,而PFOS、PFOA與PFNA 可活化肝及免疫途徑。 (2) 四個全氟烷基物質之混合性風險評估結果顯示:(1) 不會造成青 少年、成人及孕婦肝效應風險,但可能引起免疫效應風險;(2) 除了高暴露國家之孕婦族群外,不會造成發育毒性風險,但對 於少許國家( 不包含臺灣) 孕婦可能引起生殖毒性風險;(3) 誘 導PPAR及內分泌途徑為低至中關注程度,而誘導肝及免疫途 徑為中至高度關注程度。 (3) 為進行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 之活性當量評估,已建構人類 芳香烴受體活性試驗平台,進行AC50( 引起50%最大活性之 濃度) 和10%低基準劑量(BMDL10) 檢測分析,已完成分析食 物中常見的八種多環芳香烴物(PAHs)。此外,蒐集不同食物中 PAHs 之濃度數據以計算攝食暴露量。 (4) 已建構一考量基因表現量之混合物效應分析系統,基因表現量 包含4 種定量基因表現量資料集、1 種定量與1 種半定量蛋白 質體學實驗資料集,並提供3 種基因/ 蛋白質體學表現篩選標 準,可強化腦、腎、心、肝、肺相關之疾病預測。 320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