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衛生福利部之科技研發績效 目標 子目標 策略 達成情形 目標四 升級智慧 生活,實 現安心社 會 子目標1. 發展健康 與照護 策略3. 推動智慧健康照 護( 主:國健署, 協:照護司、醫 事司、心理司、 中醫藥司、資訊 處、健保署、食 藥署、醫福會、 CDE、國衛院) (2) 瞭解個案與相關人員對於遠距醫療的滿意程度:9 成以上參與 眼科及新陳代謝科會診的民眾對於遠距醫療在服務利用、就醫 可近性、可負擔性方面感到滿意,近9 成對於就醫有用性感到 滿意。約90%的雲端血糖機使用者滿意系統操作及在個人需求 上的幫助。 (3) 發展遠距醫療結合在宅醫療模式:111年遠距會診累計33人次, 計畫期間累計50 人次。巡迴醫療點之行動醫療車服務,於泰 源、興昌、隆昌三個據點進行服務,累計15 次。6 月19 日於 高雄小港醫院及8 月27 日於臺中榮民總醫院辦理「肌肉骨骼 超音波教學工作坊」,針對在宅醫療常遇到的症狀,進行頸部 和肌肉骨骼構造及超音波應用的課堂講解,共計26 位醫師參與 訓練。 20.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係依醫師法第11 條第2 項授權,自107 年5 月11 日訂定發布施行至今。為因應疫情過後之未來新常態發展, 本部業於111 年11 月24 日以衛部醫字第1111667996 號公告預 告修正草案,並於112 年5 月5 日邀集提案單位召開溝通會議。 策略4. 精進食品科技防 護網絡( 主:食 藥署,協:中醫 藥司、國衛院) 食安管理導入預警思維,透過智慧科技、檢驗技術及安全評估跨域協 調等面向,強化預警及非預期物質之發掘能力: 1. 精進8 項產品中分類之最佳預測模型於食品大數據智能風險監控模 型,邊境食品抽驗查獲命中率相較未導入時期提升比例達21%,與 現行模型相比提升達10%;持續串聯及優化食品雲、化學雲及跨 部會資料,新增42 種風險監控組合,且依食品或添加物特性延伸 320種組合,擴增系統監控範圍。另亦建立日本食品輻射監測模組, 自動化擷取日本官網之品項每月檢查結果,強化預警功能。 2. 完成基改黃豆及玉米高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多重檢測技術達115 個 品項,並擴增防腐劑等類別之食品添加物檢驗方法適用範圍涵蓋至 酥皮及餅乾等烘焙食品基質,另公開14 篇食品化學檢驗方法及擴 增食品危害物質檢測標的共507 項,供邊境及後市場檢驗依循。此 外透過自動擷取儀器分析數據及整合成智慧化實驗室管理系統,加 速檢驗方法研發優化。 3. 公告訂定/ 修正4 項健康食品與食品標示法規,並函告「供作食品 容器具包裝製造使用之PET 再製酯粒原料適宜性申請作業流程」, 精進該等產品之安全性及提升循環資源使用效益,另建立「食品製 造業者生產製造管理模板」,協助中小型食品製造業者導入數位化 管理;持續研析食品接觸物質遷移暴露及建立混合性風險評估策略 與劑量效應分析模式( 如全氟烷基物質、紙類包材等),瞭解多種 化學物質混合之交互作用及潛在健康風險,作為訂定監測項目及容 許量之參考;辦理檢驗機構能力試驗及驗證機構見證評鑑共19 場 次,強化機構品質與公信力。 31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