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111年度-別冊

際期刊Cel l s . 2022 Jan 11;11(2) :229. [ I F : 7.666]。此研究成果同時以獲得 「以胞外HSP90 作為標靶發展人源化抗體HH01 之新穎抗癌策略」,獲得十九 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3. 結合藥物研發、生物醫學工程等技術,提供國內外生技廠商新穎研發技術並進行技 術轉移。本年度重要成果如下: (1) 發展出微流體晶片技術,可在體外透過共培養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及癌細胞形成 三維腫瘤細胞球,促成體外血管新生模型。目前已經完成晶片設計與製作,可在 晶片上形成三維腫瘤細胞球及將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培養分化成微血管。成果刊登 於 Lab on a Chip 期刊,並獲為當期期刊封面(2022 Mar 29;22(7) :1275– 1285),此研究將為腫瘤血管新生研究以及藥物開發提供一項有利的工具。 (2) 發展中大型動物腦神經影像專用之磁振造影系統平台,此平台基於在前期研究中 所發展的國衛院自建高強度梯度磁場3T 磁振造影系統,針對中大型動物設計相 關成像硬體、成像序列與分析方法。初期以小型動物進行測試,再逐步透過中大 型動物之離體與活體腦進行驗證;本年度的重要成果:A. 腦結構成像序列設計 與優化、B. 建立中大型動物腦白質神經結構重建的完整流程、C. 多用途混合型 線圈設計與開發、D. 擴散磁振造影移動假影修正技術開發。擴散磁振造影移動 假影消除演算法開發與驗證,可減少重複造影所浪費的成本,並提高影像資料的 穩定性與可靠度。相關成果已進行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中。而多用途混合型線圈設 計開發與驗證,混合型線圈可改變線圈位置設置,針對不同成像範圍調整,同時 得到更高的影像品質,相關成果準備投稿中。 (3) 利用紅血球微囊奈米粒子作為藥物傳遞系統,表面結合抗癌藥物分子阿黴素,探 討對於多重抗藥性癌細胞( 腫瘤) 的治療效果。由於自由態的阿黴素容易被多重 抗藥性癌細胞表面的抗藥性蛋白排出細胞外,相較於藥物敏感性癌細胞,阿黴素 對於多重抗藥性癌細胞的毒殺作用明顯減弱;紅血球微囊奈米粒子結合阿黴素之 後,能將阿黴素直接有效送往多重抗藥性癌細胞的溶酶體,因而能避開多重抗藥 性癌細胞表面的抗藥性蛋白,能更有效地被多重抗藥性癌細胞的溶酶體攝入並滯 留,並進一步誘發我們先前所發現的溶酶體-粒線體軸依賴性之細胞凋亡,成功 克服多重抗藥性癌細胞的抗藥性問題,能有效地毒殺多重抗藥性癌細胞。 30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